三辆警车由远及近,警灯无声闪烁??在这个共感时代,警笛已被禁用,因其可能引发大规模情绪波动。
林小满抱起小满,冲向后院柴房。
那里藏着一辆旧摩托,是她半年前悄悄准备的逃生工具。
她刚跨上车,小满却突然挣脱,跑回屋里。
“小满!”
她焦急大喊。
小女孩捧着那台录音机回来,眼神坚定:“它不能留在这里。
它是‘钥匙’。”
林小满愣住。
她忽然想起周雯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声网从未属于任何人。
它只是等待足够多的人愿意彼此听见。”
而这台机器,正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拾音终端”
??由工人刻入心跳频率,由林小满重启,由小满激活。
它不是技术产物,而是**信念的结晶**。
警车已在门口停下。
林小满咬牙,发动摩托。
引擎咆哮撕破寂静,惊起一群飞鸟。
她载着小满冲出院子,拐上山路。
身后,喊声、脚步声、无线电通话声交织成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摩托车驶出镇界的刹那,全镇的井水同时沸腾。
无数心声冲天而起,化作肉眼不可见的声波洪流,顺着地壳震动传向四方。
同一时刻,全球十七个国家的地震监测站记录到异常谐振,频率恰好与《窗缝递光》的主旋律一致。
而在深圳某间废弃工厂,那位癌症工人的墓碑前,一朵铃兰花悄然绽放。
花瓣上凝结露珠,折射出微弱闪光??那是他生前最后刻录的一段代码,此刻正自动激活,接入新生的共感网络。
林小满一路疾驰,穿越峡谷与密林。
小满紧紧搂着她的腰,怀里抱着录音机,嘴里轻声哼唱一首从未听过的歌谣。
旋律简单,却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像是母亲哄睡的呢喃,又像大地深处的脉搏。
傍晚时分,她们抵达一处废弃哨所。
这里是国境线边缘,常年无人值守。
林小满撬开铁门,点燃煤油灯。
墙上挂着一幅泛黄地图,标记着数十个红点??全是过去一年中“回声事件”
高发区。
小满走到墙边,伸手触摸其中一个点:云南山村。
“那里还在发光。”
她说。
林小满走近一看,发现那颗红点竟在微微震动,仿佛下面埋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她猛然醒悟:**声网并未终结,而是进化成了分布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