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婴忽然开口,“陛下,魏虔为大魏促成魏、齐盟约,屡有大功。”
顿了顿,他又道,“再者,此事虽是为大魏建功立业,却也得有人自愿。
是以微臣以为人选不必拘泥于鸿胪寺,凡有自愿者皆可。”
魏惠子点头,扫视文臣之列,“王弟言之有理。
诸位爱卿,可有毛遂自荐的?
不管是谁,只要愿为我大魏出使魏国,死后朕定当给予无限哀荣!
其妻儿老小,我大魏必当竭力赡养。
其子嗣世代承爵!”
被扫视的文臣纷纷低头,不敢与魏惠子对视。
死后哀荣、子孙承爵,这些固然美好,却是要他们的命啊!
魏虔身后,鸿胪寺少卿车英咬牙拱手道:“陛下,此计既是王老将军想出来的,不如让他出使韩国。
旁人,或许无法真正用出此计之妙!”
群臣的目光又被这一句话重新引向王景。
王景拱手摇头,“出使他国乃是文臣之职,王某岂能越俎代庖?”
车英反驳,“两军阵前厮杀,或谈或战,也有派使者的,难道都是文官?”
王景点头,“车大人所言不错,但出使他国需得才思敏捷,精于言辞。
王某乃武将,不善言辞。”
魏惠子也点头道:“不错,朕记得诸位爱卿有不少人常有感慨,或是‘恨不能投笔从戎,杀敌报国’,或是‘此身何足惜,为国而已’,又或是。。。。。。
每每看到这样文章,朕心下甚是感动啊!”
文臣中,被魏惠子“点名”的几人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头愈低,恨不得要将头埋到胸口。
魏惠子所说的豪言壮语,皆是他们得意之作。
这些文作,或是成了魏国书院学子的必学经典,或是被太学引来给学子明志。
不想这些让他们扬名的名句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朝臣中,不少人再次看向王景,心下暗骂不已。
这狗贼,怎会想出如此歹毒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