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没出声,上面交代得很清楚,谈判一切听周博的。
彼得罗夫又耸耸肩,周博这么说,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知道哈城将会建一座千万吨级的炼化工厂。
如果周博真能保证宁愿国内停产,也会保证毛熊订单,那消化1000万吨原油也不是问题。
“那好吧!”
“这就对了吗!”
“可是,十人一辆车,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
“达瓦里希,我提醒你,我们是公有制国家!”
“那怎么了,公有制国家老百姓就不能开汽车了?”
“呃···”
“达瓦里希,你这马列主义还需要学习呀!”
“哈哈!”
输油量达成一致后,后面是更多细节谈判。
比如支付方式,彼得罗夫要求用工业品来换,比如电视机,计算机,或者军用雷达,发动机等。
这正合周博的意思,用工业品换原材料,这买卖不吃亏。
现在工业品价格高,而原油却是地板价。
随后的谈判进行了十多天,这仅仅是第一轮,最后拍板肯定要双方高层同意。
谈判间隙,周博和魏东来专程来到哈城的郊外。
原本一片荒芜的野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
土坡上,红旗招展。
数千人冒着初春的寒意,正干得正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