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三部作品名叫《哈啦大发师》,艾斯·库伯演的那个。
1200万美金的投资斩获了7700万美金的票房。
成绩很不错。
这使得他成为了福克斯的重点培养对象,他的第四部电影便是对吕克·贝松的《的士速递》的翻拍,福克斯帮他拿的翻拍权,并投资了2500万美元。
用福克斯的话来说,那就是继续检验他的才华。
当然,福克斯现在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布这件事。
一来,那是《的士速递》的翻拍电影没有上映,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如果在此之前大肆宣扬那一旦电影扑街了丢的可是他们福克斯的脸。
二来,则是所有的天才都会被挖角,在这个天才正式成名之前,没有任何一家影业公司会把自家的宗门宝贝亮给他人看的,就像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大爆前,华纳也没有朝他的身上砸传媒资源,他们害怕自家的苗被掘。
然后,资本的看好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那都是天大的好事。
而在蒂姆·斯托里的世界里……
当下的他对福克斯更是感恩戴德。
至于缘由?
因为他是一名黑人。
yeah~
蒂姆·斯托里是一名非裔美国人。
就算是在世界范围内,黑人导演那都是屈指可数的存在,so,福克斯愿意培养他?
在接收到福克斯的好意后,蒂姆·斯托里那直接就是一个滑跪——
而在《神奇四侠》这个项目上,他接到的任务则是——
“好好的把项目完成,只要第一部能够盈利,那么第二部的导演便也会是你。”
没错。
蒂姆·斯托里并不知晓鲁伯特·默多克的谋划。
但这并不重要对吧?
且不说再好的谋划执行不成也是白搭,任何计谋知晓的人越多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
就说棋子这个身份好了。
棋子是否入局,那看的不就是棋手是否会把它从棋奁里拿出,然后摆上棋盘吗?
棋手是不会在意棋子的感受的。
而棋子……
只有当棋子正式的向上爬时,他才能慢慢的发现,自己究竟入了多少的套。
在艾辛格的注视下,斯托里拨通了巴纳森的电话。
当巴纳森得知,斯托里不愿换人后,他的眉心顿时就紧蹙了起来。
因为时差的关系,此时的伦敦已是深夜。
靠在床头的巴纳森面露疲惫,但思绪倒是转的飞快。
“蒂姆,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换人吗?”
“因为我觉得你们原先的计划很是完美。”
“但计划是可以改的。”
“但我也是因为计划的完美而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