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 > 第102章 安布雷拉在行动(第1页)

第102章 安布雷拉在行动(第1页)

第102章安布雷拉在行动

伯纳德·艾辛格是德国著名的电影人,康斯坦丁的老板。

在他的经营下,康斯坦丁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电影公司,因为《生化危机》就是他们做的嘛,《生化危机》这个ip让康斯坦丁闻名世界。

在世人的眼里,康斯坦丁或许是一家非常励志的公司,因为他们在资本固化的娱乐圈里闯出了一片天,但实际上,康斯坦丁的背后也有资本。

早在1986年,康斯坦丁就接受了本国公司基尔希(kirch)的投资。

这是一家闻名欧洲的传媒巨头。

在投资康斯坦丁时,基尔希就已经是欧洲最大的电影和电视版权交易商了。

不仅如此,他们手里还握有大量的欧洲电视网,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英国……全球五大英语出版商之一的霍尔茨布林克也是他们的子公司,九十年代时,为了拿下02年和06年世界杯欧洲地区的转播权,基尔希集团甚至豪掷19亿欧元,01年他们还收购了一级方程式集团,是的,整个f1赛事都是他们手里的玩物。

正是因为康斯坦丁有着基尔希的支持,所以他们才能冲出欧洲,走向国际。

基尔希投资康斯坦丁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欧洲市场吃到上限了,再做下去就要被欧洲各国政府提起反垄断调查了,于是只能触角外伸。

接着,他们觉得美国或许是一个值得开拓的市场。

然后,鲁伯特·默多克在北美的操作便成了他们效仿的对象。

起初,他们也想和默多克一样,先收购一家好莱坞公司,再套皮收购电视网,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世界环境懂的都懂啊,卖掉东京买下美国嘛。

当索尼、松下把好莱坞公司的估值抬到了天上去后,基尔希便立刻放弃了竞价。

他们是有钱,但不是有病。

可就算放弃了竞价,他们也依旧想要进入好莱坞。

思索之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

1、投资一个最懂好莱坞的自己人。

这让康斯坦丁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基尔希和康斯坦丁都是德国企业嘛。

2、让这个代理人去美国帮自己打造娱乐公司,尝试着复刻福克斯的神迹。

康斯坦丁的老板伯纳德·艾辛格于1991年在美国创办了顶峰娱乐。

没错!

互联网时代里人们最喜欢吹的独立电影公司顶峰娱乐也是资本的玩具!

什么顶峰娱乐是好莱坞里势头最强的新巨头?因为他们有着为数不多的北美发行网?

什么顶峰娱乐是好莱坞里最牛逼的独立公司?因为他们自己就能做全球发行?

全他妈狗屁!

人家顶峰娱乐的北美发行网是基尔希左手换右手让美林证券放了两个亿信贷买出来的!

人家顶峰娱乐的全球发行网是垄断了欧洲影视版权交易的基尔希自己做的!

说的不好听一点,里奥·基尔希比特德·特纳还要牛逼,因为顶峰娱乐的资产那是特德·特纳对新线的渴望,和特德·特纳比,里奥·基尔希最吃亏的地方便是欧洲的身份,因为甭管是带英还是老美那都想肢解欧洲嘛,所以……

在发现基尔希野心极大后,老美就对他们下刀了呗。

由于大型集团在发展之时是离不开杠杆的,又由于基尔希在进入美国时必须要和美国银行打交道,因此,2001年,在发现基尔希的发展必须控制后,美国便动手了,先是冻结了他们的账户,然后银行直接抽贷,接着媒体发布调查信息,用舆论打压他们的股价。

再等时间来到2002年的4月8日……

帝国坍塌了。

由于美国佬一直都是这么干事的,我想杀你就是你去死的理由,甚至十年以后他们也还是用这种粗糙的方式宰的阿尔斯通,所以基尔希的死亡并不会让大家感到意外,又或者说,在资本的眼里,这甚至还是壮大自身的好机会。

基尔希破产不到半年,名下产业便被各路资本分食干净了,而在这场盛宴里,康斯坦丁也换了个新主子,那是一家瑞士公司,名叫highlight。

由于新老板收购康斯坦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家公司有着健全的发行体系,有成为好莱坞新巨头的实力,所以,入主康斯坦丁后,它们便对康斯坦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

1、加强电影方面的内容制作——最好能像索尼那样制作出票房破八亿的电影。

2、加强家庭娱乐方面的开发——最好能像索尼那样一天卖出七百万份碟。

3、在电视娱乐领域里有所建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