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不过十余日,杨狱已借来了第一盏心灯。
“这,便是心灯吗?”
小小的院子里,杨狱手捧烛火。
如豆灯火摇曳之间,他甚至可以看到其内的人影、声音。
恍惚之间,这灯火之内,似有一书生秉烛夜读,头悬梁锥刺股,苦读诗书典籍,忍耐饥寒,希冀谋得前程……
这是他经由无名神像借来的灯火,那书生,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信徒之一……
“这大药,与其说需要万家灯火,倒不如说,需要的是红尘百态……”
看着灯火中的人影,杨狱心中升起明悟:
“这信徒信我,也甘愿借出灯火,但,并不是因为崇敬亦或者其他,他,只是单纯的有所求而已……
所以,我借来了他的心灯,未来,至少要回报于他同等的回报……”
杨狱渐渐琢磨到了这大药的精髓,也更为真切的体会到了,立庙封神的重要性。
香火之妙用,简直深入到了各个方面!
“香火,不可轻弃!这小庙,必须要维持好……”
接下来的日子,他不再每日出门,正常修持之外,关注着自家的小庙。
没有了自己这个观主的掣肘,从小就学了一身庙祝本领的元本,把小观打理的蒸蒸日上。
虽然香火仍然无法与那些个大庙相比,可也不再是如之前的门可罗雀。
以至于,杨狱最终熄了自己现身的心思。
因为灯火日多。
前后不过一个多月后,杨狱已借了千盏心灯到小院,夜色之中,熠熠生辉。
这意味着,他那小庙小神,在这一月之内,竟然就有着超过一千个信徒!
且不是为了米面而来,而是真个有着所求的信众!
呼呼~
夜风之中,灯火如星。
杨狱凝神感知,隐可觉其内千盏心灯中的人影,声音……
有老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日里兢兢业业,却食不果腹……
有信徒好吃懒做,一年到头,全凭借着各个寺庙的布施来养家糊口……
有贫贱夫妻相对垂泪,无声哭泣……
有孝子侍奉老母,有老母照顾小儿……
也有好色之辈,日夜祈祷,三妻四妾……
……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是红尘百态,也是众生千相。
一千盏心灯之火,背后就是千种不同人的不同遭遇,不同心境……
“真术业有专攻,若非元本,靠我自己,只怕此刻未必能有十分之一……”
借东西,可不是说说而已,钱难借,灯火更难十倍。
杨狱本来都做好了三五年的时间去借灯火,这有意外之喜,自然也乐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