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文官中也不乏强硬派,提出建议的那位文官毫不示弱地反驳:
“武将们固然勇猛,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文官监军可以确保军事行动与政治目标相一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朝堂上顿时火药味十足。
武将们担心文官的插手会削弱他们的指挥权,进而影响北伐的进程和效率。
而文官们则坚持认为,他们的参与能够提升军事行动的合理性和效果。
这场激烈的争论中,朱允炆站在一旁,脸上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一切正是他精心策划的结果,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平衡文武双方的力量,同时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朝堂之上,争吵声此起彼伏,文官武将们各持己见,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而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内心。
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让这场争吵持续了一会儿,似乎在观察着每个人的表现。
就在这时,马三急匆匆地穿过人群,来到朱元璋的面前,神色凝重地汇报了朱允熥在铁血村受伤的消息。
朱元璋闻听此言,眉头紧锁,脸上闪过一丝担忧。
他抬头望向朝堂,目光在朱允炆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朱允炆此刻正躲在文官们的身后,没有参与到前线的辩论中,而是在这里用间接的方法来影响着朝堂的争论。
朱元璋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望,他原本期望自己的孙子们都能像朱允熥一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
然而,现在他却看到朱允炆在这里玩弄权术,试图通过朝堂的争论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朱元璋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但他更看重的是孙子们的担当和勇气。
他不禁开始思考,是否自己对朱允炆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才让他如此热衷于权术而非实干。
但失望归失望,朱元璋并未将情绪表露出来。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朱允炆,目光中带着几分复杂和深意。
然后,他挥了挥手,示意朝堂上持续已久的争吵该停下了。
朝堂内的嘈杂声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
只见他缓缓站起,声音坚定而有力地在朝堂上回荡:
“北伐之事,关乎大明未来。朕意已决,文官武将需同心协力,共谋大计。关于监军之事,我们可以再商议。但北伐的决心,绝不动摇!”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朝堂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原本争吵不休的文官武将们,此刻都低下了头,尽管他们心中可能仍有不满和异议,但无人敢再出言反对。
他们深知,这位开国皇帝的威严和决心,是不容任何质疑和挑战的。
朱允炆站在一旁,感受着朝堂上气氛的变化,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似乎从来都未感受过皇帝的威仪一般,突然看着眼前的爷爷,内心里涌起了一股想要取而代之的冲动。
“这。。。。。。就是皇帝吗?能言出法随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