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他们看到的是其中巨大的利润潜力和市场前景,而对于江寒提到的困难,他们并未过分在意。
然而,当这一消息传到吴王朱橚的耳中时,他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朱橚身为王爷,他的视角和考量自然与世子们有所不同。
他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这种高度数精粮酒大量生产,将会对粮食储备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粮食,对于一个王国的稳定和民生至关重要。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朱橚眉头紧锁,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显然这个消息让他感到不安,
“大量制造这种酒,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还可能影响到民间的粮食供应。”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王爷,他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影响。
“而且,”
朱橚继续说道,
“如果大量投入生产,万一市场需求并不如预期,那么这些投入的粮食就可能白白浪费。”
他深知商业的风险,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未知的领域中。
虽然燕王世子们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但朱橚却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吴王朱橚在再三确认高度数精粮酒项目的情况后,心中虽然有所顾虑,但他并没有直接戳穿江寒的提议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反,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圆滑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在与世子们的交谈中,朱橚表达了他对这个项目的认可,并称赞江寒的提议是有意为世子们提供了一个好生意的机会。
“这个江寒,倒也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他微笑着对世子们说,
“他提出的这个项目,看似是个不小的生意,实际上也是在给我们面子,给我们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
朱高煦听后大为赞同,他认为江寒确实会做人,不仅给了他们一个看似前景无限的项目,还间接给了他们和父王面子。
“江寒此人,确实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他由衷地感叹道。
然而,朱橚的内心深处却并没有这么乐观。
他清楚这个项目的风险和挑战,也明白江寒可能并没有完全说明所有的困难和问题。
但他选择保持沉默,因为他认为这也是削弱燕王的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应天府把这个生意弄起来了,等朱棣知道之后就晚了。
当朱高燧热情邀请吴王朱橚一同参与高度数精粮酒生意时,朱橚却以一种委婉而坚决的方式拒绝了他。
他借故说自己不适合做生意,以免引起皇帝的猜疑。
朱高燧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朱橚的顾虑。
然而,他心中仍然不免有些担忧:
这个项目是否真的可行?
江寒是否值得信赖?
就在这时,他听闻了一个消息:
江氏火锅店将在两天后重新开业,并且届时会在醉仙坊有少量的高度数酒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这个消息让朱高燧眼前一亮,他认为这是一个观察江寒和高度数酒市场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