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大事上,老黄都更愿意询问刘三吾的意见。
老黄叹了口气,面色顿时又有些悲伤起来。
“刘爱卿,你也知道,太子突然离世,储位空悬。”
“朝野上下看似一片祥和,实际上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咱还未决定要立谁为下一任太子。”
“咱对大明未来的江山颇为担心,想着若是选了新的储君,总是要多为他留几个忠臣在身边才放心的。”
“眼下储君之事迫在眉睫,朝中可用之人不多,咱便想尽快招纳些人才进来。”
“也好为大明的未来奠定些基础。”
刘三吾在朝多年,如今又是翰林院学士,在朝中算是颇有威望。
又加上他在储君一事上,并不站队,老黄都会对他所提的建议进行思量。
像储君这种事情,跟刘三吾提一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刘三吾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原来陛下是在为此事而担忧。”
“那便是加试一年也无所谓,还按照以往的老制度,以南北之分。”
像他这样的老臣,还巴不得朝廷多吸收一些有才华的人进来。
自己年纪越发大了,做起事来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能有新人替代他的位置,自己便可以提早告老还乡。
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老黄多问了一嘴:“刘爱卿,你以为,咱若是不在两个皇孙之间选储君可好?”
刘三吾愣了一下,“陛下的意思是。。。。。。”
难不成陛下对储君的人选有别的想法?
老黄笑道:“若是传给咱其他几个儿子呢?”
他并没提及江寒的事。
在大局定下之前,他不会轻易暴露江寒的身份。
刘三吾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回答道:“陛下,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