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看看这台岩山弧光机,如果可行的话,我会让我手下的暴熊来驾驶这台机甲。”
正在天鹅湖研究所所长陪同下视察莱茵帝国第五代弧光机项目的林奇,感觉鼻子痒痒的,差点打了个喷嚏出来。
他压抑住这种衝动,维持住高冷的表情,视线扫向平躺在机库地面的贝希摩斯机体。
这台贝希摩斯通体银白,和曾经在破壁计划实验阶段过程中林奇所驾驶的那一台已经有了很大区別。
后者被林奇拿给霸者用来执行破壁计划的后续任务了,短时间內不会进行下一步的改装实验。
天鹅湖研究所得以將更多的资源用来製造新一台贝希摩斯,並在新机体上应用更多的实验性技术。
莱茵帝国在第五代弧光机的研究上,的確远远不如自由联邦和萨拉斯帝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
但林奇的眼光看得很远,心態也放的很宽。
以他那个魂牵梦蒙的祖国东大的经验来说,当一项科技的发展方向被对手锁死,难以进行追赶和超越的时候,或许换个赛道另闢蹊径才是更好的选择。
既然在传统设计和军事科技应用上无法追赶自由联邦,那么就要將自己最大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行。
林奇认为现阶段莱茵帝国的科技长处就是弧光能科技相关的研究。
例如他当初驾驶贝希摩斯所能达到的战力,恐怕只存在於现如今自由联邦弧光机研发计划的未来蓝图上。
那固然是因为他结合了自身的实力,又利用了浅层弧光空间固化后有所改变的空间特性。
但这个思路未必不能沿用到弧光机的开发之中。
莱茵帝国军备局对林奇扯下来的那支机甲手臂的研究进展缓慢,自由联邦不但使用了研究人员们从未见过的合金材料,外表涂层。
机械结构方面的设计也看的让人头皮发麻,太过复杂,其中有多少是反逆向工程设计无从而知,但林奇自知这对於莱茵帝国来说未必是合適的路线。
眼下的这台银白色贝希摩斯机体,集合了大量弧光能科技的运用,其中甚至有不少功能都只能在浅层弧光空间中才能正常使用。
例如在弧光机机体的右手臂上安装了弧光空间的聚焦破壁装置,以便驾驶员能在浅层弧光空间內迅速完成效果类似短途跃迁的“闪现”机动。
左手臂上则是为手盾表面附著了功率更低,但是呈点阵型部署的破壁装置,
作用是在遭遇难以抵挡的强大攻击,例如战列舰主炮直击的时候,形成类似於相位装甲一样的设计。
让攻击绕过现实空间,进入弧光空间。
更多的还有作业系统上的弧光能感应骨架设计,就是原本作为近战標配武器的弧光刃,都通过莱茵帝国近期对於弧光空间的进一步研究,加强了其刃口的切割强度,增加了对护盾的穿透力。
这一整套的设计,放在以往显然已经是叛离经道了,无论是设计人员、地勤还是驾驶员,都需要重新去適应熟悉这些新设计和新机体。
但林奇要的就是这样顛覆传统的新式弧光机,如果费尽全力只拿出来一个四代半弧光机,然后被自由联邦吊起来打,那还不如搞一个只能结合破壁计划前置条件作战的偏科五代机。
这样的设计思路,哪怕放在整体军事科技未来的研发方向上,都是一样的。
毕竟林奇对於未来军事科技的走向,也就只有那么十年的远见,甚至於这些年的经验也未必就正確,提前找到合適自身的发展路线也是重中之重。
他早在去到杜寇伯爵的秘密基地时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破壁计划不仅是在民生方面会发挥作用,军事上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