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千喜被召至北京地下指挥中心。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动态星图,显示北斗七星的勺柄正缓缓转向南方,与古代典籍《甘石星经》中记载的“逆斗”现象完全吻合。据天文专家推测,这种星象每三千年才会出现一次,象征“天地倒悬,亡魂归位”。
“我们需要你做出选择。”总指挥官递来一份文件,“继续推进‘灯火行动’,让更多人觉醒,但也可能彻底撕裂现实结构;或者按下暂停键,封锁所有音频传播,让这场风暴自行消散。”
肖千喜翻开文件,第一页赫然是阿依夏日记的最后一段手迹:
>“如果有一天,歌声带来了混乱,请记住:真正的自由不是摆脱痛苦,而是有能力承受真相。
>我不怕疯,不怕死,只怕你们再次沉默。
>所以,请让孩子们继续唱下去。
>即使代价是我的名字再次被抹去。”
她合上文件,抬头望向窗外。
晨光初照,长安街上车流如织。一辆公交车驶过天安门广场,车载广播正播放早间新闻。突然,背景音乐悄然切换,一段清澈童声轻轻响起,唱的是《第一段》的变调版本。车内乘客起初未觉异样,可几秒钟后,一位老太太忽然捂住胸口,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我女儿小时候唱的……可她已经死了三十年了啊……”
同一时刻,全国数千台收音机、手机、公共音响系统不受控制地播放起同一段旋律。这不是黑客入侵,也不是系统故障,而是某种更高层级的意志在接管媒介网络。
“她还在。”肖千喜轻声说,“而且她决定了方向。”
她转身走出会议室,径直登上停靠在楼顶的直升机。目的地:新疆喀什。
两个小时后,她站在那口枯井旁。几名考古队员正小心翼翼挖掘井底新露出的金属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卷胶片和一枚微型芯片。胶片经投影仪播放,画面竟是阿依夏晚年的生活记录:她在一间简陋木屋里教孩子们唱歌,墙上挂着中国地图,每个省份都插着一面小旗,旗面写着名字??全是这些年被找回的失忆者。
而在视频最后,阿依夏面对镜头,微笑道: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第八扇门已经打开。
>接下来,轮到你们成为守门人了。
>记住,每一次有人喊出自己的名字,这个世界就多了一束光。
>别怕黑暗回来,只要歌声不停,光就不会灭。”
芯片则储存着一份全新程序,命名为“启明协议”。其核心指令只有两条:
1。将《月光麦西来甫》改编为每日清晨六点十七分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播放的公益铃声;
2。建立“名字银行”系统,收录每一位自愿申报的曾被抹除身份者的真名,并将其声纹永久存入国家记忆库。
肖千喜站在喀什老城最高处,望着夕阳染红整片土黄色屋顶。一群孩子跑过巷口,手中拿着刚发的新课本,书页翻动间,传出稚嫩齐诵:
>“我的名字叫艾丽菲热,七岁,来自叶城。”
>“我的名字叫次仁旺堆,九岁,出生在那曲。”
>“我的名字叫阿依努尔,六岁,妈妈说我出生那天月亮特别圆。”
她举起铜铃,轻轻一摇。
风起,铃响,歌声随风远去。
夜幕降临,北斗七星终于完成逆转,勺柄指向南方。遥远的宇宙深处,一颗沉寂已久的脉冲星突然恢复信号,发射出一段长达十八分钟的规律电波。经破译,其编码模式与《月光麦西来甫》的主旋律完全一致。
而在地球另一端,亚马逊雨林深处的一座废弃教堂里,一台老式留声机自行启动,黑胶唱片缓缓旋转,播放的正是《第五段》。听不到的人不会知道,那一瞬间,南美洲上空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笔直洒下,照亮了一块刻满未知符号的石碑。
碑文最后一行,用中文写着:
>“下一个门,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