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仕途逆袭:掌局 > 第222章 不能因噎废食(第1页)

第222章 不能因噎废食(第1页)

对于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相对比较客观的观点,沈东一直在琢磨到时候怎么回答下来调查核实的媒体记者,此时心里已经有了对策,“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再说了,谁说农民就非要种地,城里人不种地不照样活的很好吗,只要农村发展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不比什么都好?还有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农业必然走上集约化发展,将来只会有少部分农民种地,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桃花源景区落户高庄村,高庄村的老百姓只会跟着受益,所以我觉得记者只盯着土地被流转这样的问题,眼光太狭隘,是鼠目寸光,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因噎废食,王书记,你说呢?”

王美兰听着沈东的回答,对沈东长远的发展目光很是钦佩,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说得对,发展中的问题,这个定位很高明。”

两人聊了十多分钟,李红太办公室的人出来后,沈东才敲门进了李红太的办公室。

李红太见沈东来了,招呼他坐下,开门见山道,“《南湖农民报》上那篇文章看了吗?”

沈东点头道,“看了。”

李红太瞅了一眼摊开在办公桌上的《南湖农民报》,道,“我刚看了这篇文章,里面的观点很尖锐啊,你来之前陆书记和陈县长先后都亲自给我打电话了,就这篇文章可能会引起的情况做了几点要求,对于这篇文章,小沈你有何感想?”

沈东毫不掩饰对写这篇文章的记者的厌恶,“简直是胡说八道,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是瞎几把写,不知道是何用心。”

李红太一听沈东这样评价,平和地说道,“文章我看了,我看也未必全都是瞎写,比如说这次桃花源景区项目征地,高庄村有一部分老百姓的土地全部在征地范围内,的确是没有了土地可种,现在记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我听陆书记和陈县长说,这篇文章的反响很大,就连南湖日报也可能会派记者下来调研这个问题,如果记者下来,你们高庄村怎么应对?”

沈东认真地说道,“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乡村要振兴,农民要致富,发展是硬道理,桃花源景区建成后,按照协议每年都会给村里分红,这笔分红,村里自然也会分配给全体村民,农民种地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如果能从桃花源景区这个项目中得到实惠,赚到钱,种不种地都无所谓。”

“你说的有道理,但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成本的增加,到时候高庄村乃至东川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随之而来的也是失地农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如果农民有地种,最起码自力更生,有口粮吃,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成问题,但如果没有地,到时候发展导致的物价上涨,各方面开销增大,手里的征地款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些钱花完后,这部分农民该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呢?”

沈东诚恳地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和赵支书聊过,村里不是也正在扩大产业园吗,对于没有地的村民,我们准备优先考虑,给他们一部分产业园让他们承包,自主经营,这样也会避免李书记你说的这个问题。”

沈东考虑的很周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这让李红太很欣慰地点了点头,道,“这个想法不错,将来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都要提前考虑排除,桃花源景区这个项目投资几十个亿,工程量很大,这个项目在高庄村落户,你和大道集团的那个叶董事长又是大学同学,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可以考虑一下从这个项目上为高庄村另谋一条发展的路子。”

沈东疑惑地看着李红太,“李书记,你的意思是?”

李红太点拨道,“我在想,现在不是一直提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吗?县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种模式,其中有一种模式是公式化运营,也就是说整个村集体当做公司来市场化发展,你们高庄村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由村集体控股的工程公司,承包桃花源景区项目中一些基础的土建工程,到时候村里那些青壮年力既可以跟着公司干活挣钱,到了年底,村民们还能从公司拿到分红,而且工人都是本地人,工地上有什么事也比较好解决,你觉得呢?”

“李书记,你这个想法太好了。”李红太的这条建议很新颖,沈东不由得神色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上,准备回去后就安排赵宝军去落实,至于承揽桃花源景区工程这件事,自己和叶锦瑶去对接。

李红太颇为得意地笑了笑,如果高庄村这条路子能走通,那就等于给整个东川镇打了个样板,其他村将来的发展完全可以照猫画虎。

接着,李红太为了能够顺利应对南湖日报下来的调研,避免因为这篇文章给全镇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确保做到万无一失,把工作做的很细,“这篇文章可以说让高庄村乃至东川镇处在了风口浪尖上,桃花源景区这个项目对东川的发展十分重要,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千方百计确保这个项目能够顺利落户,但媒体的评价很重要,所以这次南湖日报如果派记者下来核实那篇文章,镇里和村里都要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你和王书记对接一下,一起拿出一个详细的应对方案,包括高庄村在桃花源景区落户前后的发展对比的材料,以及可能想到的一些访谈提纲,我的要求很简单,不能让这件事再在南湖日报上出现,或者说要出现,也只能是正面的评价。”

通过这件事,沈东对李红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过去觉得李红太是个大老粗,但现在一看,人家能干这个党委书记,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特别是考虑问题很周全,倘若换做自己在这个位置,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些细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