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虏没有水师,想要保障后方安全,势必要分兵进行驻守。
削弱敌人的兵力,拉长敌人的战线,在消耗中拖死北虏。
就是他的平辽策,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的时间长了一点,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犹豫了再三,鲍志勇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压下了准备已久的《平辽策》。
倘若天元帝的身体不出问题,这就是最好的平辽策。
正面战场稳扎稳打,分兵从海上不断袭扰敌军后方,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
拖上三五之后,北虏就会成为历史。
靠水磨工夫赢得的胜利,虽然无法取得显赫的战绩,但也不会遭遇大败。
“督师放心,沿海三卫丢不了。
现在这个季节,渤海湾又不会冰封。
海路掌握在朝廷手中,如果他们坚持不住,直接从海上增兵便是。
长时间作战,对北虏的后勤,也是一种考验。
最多耗上一年半载,他们就会退兵。”
见鲍督师心情不好,一旁的辽东总兵曹开维开口安慰道。
对这位新任的辽东督师,辽东将门还是很拥戴的。
原因就两条,这位既不会克扣大家的军饷,又不会逼着大家出去和北虏拼命。
上一任辽东总兵,就在和北虏的决战中丧命,无数辽东子弟血洒疆场。
虽然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但出城和北虏拼命,那是真的要拿命去拼。
“这些事情,本督自然知道,可朝廷那边……
哎!
援军已经从各地出发,等各路援军集结起来,就是和北虏决战的时间。
问题是敌人和我们不一样,打不赢他们可以跑。
参考前面几次朝廷组织的围剿,大多数时间都攻克了敌人的老巢。可那没有意义,歼灭不了北虏主力,夺取的地盘越多,就意味着战线越长。
不仅无法带来助力,反而会增加失败的概率。
本督已经上书朝廷,陈述了利弊,结果却是不容乐观!”
鲍志勇摇了摇头说道。
在朝中他属于中立派。
能够担任辽东督师,一半是因为文官中缺少有统兵经验的,一方面源于朝廷各派的互相妥协。
背后没有派系力量支持,导致他这个辽东督师,在平辽问题上的话语权非常有限。
“督师,既然阻止不了,那就顺势而为。
同北虏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朝廷兵多。
除了正面战场外,还可以多开辟几个后方战场,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您不妨先核算一下,朝中哪些部队能打,提前做好战略部署。
真打起来了,我们多线出击,想来也不会吃多少亏。”
曹开维夹带着私货提议道。
开辟多线战场,嘴上说起来轻松。
真要去具体落实,却是困难重重。
大虞的兵多不假,但那是纸面上的兵,真正能打的部队屈指可数。
把精锐投入到后方冒险,正面战场的压力却是会减轻,但深入敌后的部队就要玩命了。
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逐个击破,典型的队友祭献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