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可能有别的安排吧。”
李爱国并没有在意。
荣誉这种事儿,是你的总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争也没用。
“爱国,你这次肯定是要中大奖了。”老猫沉思了片刻,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么一说,李爱国有些期待了。
不过路要一步一步走,走得快了容易摔跟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多了不消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协助周总工在国内挑选出十五家具备生产配件能力的工厂。
“国营庆华工具厂北安
国营112厂
国营617厂
沈阳51兵工厂
国营724厂
”
近炸引信被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李爱国将每个分部件的图纸交代保密员的手中,由保密员担任专员前往各家工厂监督生产工作。
保密员除了要沟通生产工作外,还要负责工厂的保密工作。
这项工作特别重大,在农夫的支持下,李爱国从气象站调取了一个行动队,行动队一共有三十名队员,个个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同志了。
在誓师会议上,章队长阐述了具体任务,喊了声:“稍息”
他扭头看向李爱国:“司机同志,你来讲几句。”
李爱国目光在那些队员们的脸上滑过:“各位,这次的任务你们已经清楚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那些队员们神情一凛。
李爱国接着说道:“但是,要是我告诉你们,这次的任务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内,我们炮火的强度,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举起铁拳,你们会怎么想?”
队员们齐声大吼:“报告,我们一定坚定意志,绝对不允许图纸出现任何差错,以生命来保护图纸,绝对不允许泄密事件发生。”
李爱国缓缓点头:“图纸已经被定为绝密级别,您们到了地方工厂后,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就地处理。”
所谓的就地处理,等于是具备了独立的调查权。
这等于是给队员们配备了一面护盾。
“致死扞卫机密!”
“致死扞卫机密!”
“致死扞卫机密!”
口号声回荡在气象站的上空。
李爱国对这些队员都很放心,在把他们派遣到地方军工厂后,便静静等待七机部那边通过申请。
只要申请通过,就可以开工生产了,介时,李爱国也能从近炸引信项目中抽出手,集中力量研制铁路网。
队员们在抵达地方军工厂后,迅速展开工作,李爱国和周总工坐镇京城,筹备生产准备工作。
就在李爱国在208所忙碌的时候,易中海正喜气洋洋的捯饬了自己。
就在两天前,易中海终于成功说服贾东旭当自己的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