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旁边那些地方同志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屋内的气温上升了不少。
案件的发展越来越离奇了,现在竟然出现了真假陈中浦的可能性。
有许多同志觉得这种可能性太过骇人听闻了。
有人提出了疑问:“要想模仿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儿。
需要知道对方的爱好,语言习惯,并且跟被模仿人长得很像,才不会被发现。
咱们以前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模仿的那家伙,不到一个星期,就被同事发现了端倪。
只因为原主喜欢吃甜粽子,而取代他的那家伙早晨吃了咸粽子。”
老猫和周文忠齐齐扭头看向李爱国。
刺啦。
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呼。
李爱国点上一根烟,淡淡的说道:“冒充死人的话,就不会被发现了。”
老猫:“。”
周文忠:“。”
周文忠觉得李爱国的思维特别具备跳跃性,总能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入手。
特别是。这个方向正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在接受了李爱国的意见后,巨大的机器再次开动。
只不过这一次,得到的结果并没有如人愿。
据电信修理店提供的档案记录,陈中浦在羊城生活过很长时间,曾经在火柴厂,粮站等单位干过临时工。
调查小组联系了羊城方面,结果并没有查找到跟陈中浦有关的资料。
当然,临时工很多都没有被登记,并且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也不能说明陈中浦是假冒的。
随后,调查小组又联系南方一些相关部门,扩大调查范围,调查陈中浦的情况。
但是现在才刚解放不久,在战争中很多人员的档案都丢失了。
更别提陈中浦并没有正式工作经验,压根没有正规档案。
调查陷入了僵局之中。
老猫虽然知道羊城方面能够提供资料的可能性比较小,还是下令羊城各个地方单位,查找跟陈中浦有关的资料。
死马当做活马医,并不是李爱国的行事作风。
现在一个好姑娘,马上就要步入火坑了。
李爱国主动站出来。
“组长,我跟陈中浦的未婚妻陈红妹认识,还是我去找陈红妹谈谈吧。”
既然从正面没有办法直捣黄龙,李爱国决定从侧面打听陈中浦的情况。
这种办法既能摸清楚陈中浦的情况,又不会引起注意,老猫一口答应下来。
“爱国,你这次去书店是为了执行任务,购买的书籍可以报销我先给你预支两块钱行动经费。”
“两块钱组长,我可是爱好读书的人,当年刘国璋老师就称赞过我,是个小书虫。两块钱怎么够买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