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运粮距离超过一千里,都很不可取。
数千里的跨州运输,更无异于将无数粮食全部扔水里。”
这盆地仓库内,看似只有两百多万石的物资,但在起运之地其规模很可能超过了千万石。
想到那凭空“消失”的,数百万,甚至可能超过千万石的粮食,耿煊忍不住心疼起来。
就在这时,一开始在愣神,没能及时回答,给了陈展表现机会的徐蓬也忽然开口道:
“帮主,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哦?还有什么原因?”耿煊好奇问。
“库存的二百多万石粮食,粟、麦、豆等物只有175万石左右,而各类肉干则超过了45万石。
负责转运之人,应该已经考虑到长途转运的恐怖耗损,故意减少了粮食数量,而增加了肉干储备。”
说到这里,见“苏瑞良”还在思索,徐蓬更进一步提醒道:
“据我们徐家的经验,一只鸡从鸡仔长到成鸡,根据其总共消耗的粮食,一般需要四斤半的粮食,才能产出一斤鸡肉。
其他肉食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有的牲畜,看似不喂粮,吃草长肉,可如此大规模的喂养,也必须将大规模耕地改成草场才成。
归根到底,还是相当于吃粮。”
“啊,原来如此!”
耿煊恍然,已经明白了徐蓬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耿煊看来,这些肉干,这有点像是粮食的“压缩包”。
四五斤粮食产一斤肉,考虑到可长久储存的肉干还要脱掉一部分水。
这些库存的肉干,一斤很可能就“浓缩”了八九斤甚至是十斤粮食。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单位重量远途运输耗损很难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主动减少运输物资的重量,增加其“品质”,也是一种不得已之下,极聪明的选择。
与两人的交流,解了许多困惑的耿煊对徐蓬道:
“据你观察,这些仓库中的自然耗损大吗?”
已经看完账本最后一页汇总的徐蓬明白他这话的意思,点头道:
“绝对比这账本上的粮库自然耗损大,盆地内不仅湿气更重,储存时间也更久。
而且,盆地位于赤乌山深处,虫鼠鸟雀这些祸害的数量也非常多。
几天不清理,都能泛滥成灾。
这还是我们眼睛看得见的,那些看不见,除非全部清点一遍,不然,损耗究竟有多大,根本不得而知。”
而后,徐蓬又汇报说,这些日子,为了供应盆地内所有八千多人的食用,短短九天时间,就已经消耗了2938石粮食。
说到这里,他看向耿煊的眼神,还带着淡淡的“幽怨”。
因为本来,他们只需要承担千余号人的消耗。
可因为耿煊的一句话,盆地内,以“土著首领”邓山为首的七千多号土著,只要是能动的,全都积极的出来做事,就只为每天能有三顿饱饭可吃。
别看这些“土著”一个个都是没有修为的普通人,可那饭量,却都能吓死人。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消耗的全是各类主粮,肉食消耗则全都来自于赤乌山。
在这个万物蛰伏的季节,单凭徐蓬等人要做到这点本来还有点难,可架不住有熟悉周边局势的“土著”们指点。
即便是那些深藏在洞穴里面冬眠的巨熊,也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
“这次又紧急起运了八千石物资,各类粮食五千石,各类肉干三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