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皇城。
杨正山带着杨明诚来到了御书房。
延平帝还是老样子,整日不是在书房中批复奏折,就是召集大臣们开会。
忙忙碌碌,似乎做了很多事,但又似乎啥都没做。
杨正山来了,延平帝也不抬头,只是让他坐着等一会。
李尚喜请杨正山坐下,又让御前太监奉上茶水。
陈中术似乎已经隐退了,张明忠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而李尚喜也成为了御马监的掌印太监。
杨正山坐在茶桌旁,随意的喝着茶。
杨明诚站在他身后,神色有些紧张。
这虽然不是他第一次见延平帝,但却是他第一次来御书房。
大约过了一刻钟,延平帝处理完手中的奏折,起身来到茶桌前,杨正山起身。
“坐吧!正好朕也有些事情想跟你聊聊!”延平帝随和的说道。
杨正山再次坐下,“陛下请讲!”
延平帝看着他,“朕想将演武阁纳入尚武寺管辖,你觉得如何?”
杨正山心思微动,面色却古井无波,“臣正想辞去演武阁武正之职!陛下如此安排正好合适,之前臣还担忧臣离开演武阁之后,演武阁无法再正常运转!”
“让尚武寺管辖演武阁最合适不过,尚武寺内部的情况相对要简单一些,可以避免演武阁被牵扯到朝堂政事之中。”
虽然演武阁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但实际上演武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两年他也很少管理演武阁的事务,先是征讨星月门,后又跑出去玩了大半年,接着又去重山镇领兵,两年的时间,他在演武阁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至于延平帝为何想要将演武阁纳入尚武寺管辖,其实杨正山已经猜到了。
限制他和杨家的扩张,从延平帝开始动重山镇,杨正山就知道延平帝对杨家已经有些警惕之心。
先是解决杨家在重山镇一家独大的问题,后又从杨正山手中收回演武阁。
这已经代表着延平帝在防备杨家做大了。
“你辞去武正之职也好,朝堂上这次对你没有支援北原镇有很大的意见,哎朕知道你做法没有问题,甚至要不是你奇袭兀良王庭,北原镇的战事也不会这么快结束。”
“可是朝堂上很多大臣都不理解这些,他们将北原镇和陇原遭到胡骑肆虐的一部分责任推到你的身上了!”
延平帝有些歉意的看着杨正山。
杨正山心里却是嘀咕道:“果然,帝皇没有一个好东西,虚伪,狡诈!”
这不是说延平帝想让杨正山背锅,这只是延平帝的借口而已。
“老臣明白,北原镇沦落,老臣难辞其咎,若是老臣不远袭兀良王庭,而是去支援北原镇,北原镇定不会如此轻易的被兀良大军攻破!”
杨正山顺着延平帝的意思说道。
延平帝赞许的看着杨正山,他心里还是很信重杨正山的。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杨正山是个明白人。
不贪功,不恋权。
可是杨家的发展太快了,这让他不得不开始对杨家心生警惕。
其实身为帝皇,打压杨家无可厚非。
杨家做大的趋势太明显了,说句不好听的,之前的杨家已经快变成军阀了。
从重山镇到腾龙卫,杨正山随随便便就能拉起十几万的精兵强将。
若是杨正山想要谋反,那破坏力绝对远超之前的庆王和兀良王庭。
换做杨正山处在延平帝的位置,杨正山做的肯定会比延平帝更加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