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其实杨正山并不清楚承平帝对他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从杨正山充任腾龙卫指挥使开始,承平帝就对他非常看重。
而这一次,他先平定庆王叛乱,后又在关山口剿灭了兀良大军,如此战功之下,承平帝没有理由会厌恶杨正山。
对于有能力有实力的臣子,承平帝向来都是十分的看重。
至于杨正山会不会拥兵自重,会不会成为朝堂的威胁,这一点杨正山其实做的很好,虽然他在腾龙卫又是收买人心,又是任人唯亲,但他行事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收买人心也好,任人唯亲也罢,甚至培植亲信,这些都是很容易的犯忌讳的事情。
可杨正山事事都上奏,事事都请示,让承平帝感觉非常舒服。
还有这次杨正山对重山镇和腾龙卫的安排,他也是毫无隐瞒的把自己的心思上奏了,就讲究一个光明磊落。
杨正山如此做,也是因为他明白帝皇最讨厌的是什么。
帝皇讨厌贪官吗?
不!
帝皇只讨厌不受控制的贪官。
帝皇讨厌将领揽权吗?
不!
帝皇只讨厌不受控制的将领。
承平帝为何如此忌讳庆王?
只是因为庆王是前太子的遗嗣吗?
当然不是!
承平帝之所以忌讳庆王,是因为庆王在暗地里搞风搞雨,若是庆王老老实实的,承平帝根本不会在意他。
所以与帝皇打交道,一定不能偷偷摸摸的搞事情,要光明正大,坦诚磊落。
当然,如果你想造反,那就是另话了。
杨正山没有造反的心思,所以他可以对承平帝坦诚,丝毫不在意自己做的一切呈现在承平帝眼中。
也正是因此,承平帝对他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而刚刚承平帝唤杨正山靖安侯,也就意味着他认同了杨正山爵位。
杨正山退回队列,周围众臣纷纷向他投来目光。
承平帝的认同,意味着杨正山将士大荣三十多年来唯一一位封侯的武将,也可能意味着杨正山是承平帝在位期间唯一一位授封的侯爵。
这份殊荣值得让很多文臣武将艳羡了。
而在杨正山退回队列之后,承平帝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太子、诚王和恭王三人身上。
不过他只是扫了一眼太子三人,随后说道:“诸位爱卿都先退下吧!”
“臣等遵旨!”
众臣领旨退出大殿。
此时殿外的广场上已经清场,敢勇营的将士已经全部消失,除了跪在殿前的武信侯等人外,只剩下金吾卫的将士。
众臣没有过多的停留,纷纷散去,杨正山则站在奉天殿前,等待着承平帝的召见。
他就站在武信侯曹灿等人的旁边,看着曹灿等人。
“哎,这群家伙完蛋了!”
杨正山心里如此想到。
这一场好戏到此也就结束了,太子、诚王和恭王三人的结果还无法确定,但眼前这些参与冲击宫禁的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皇权争斗何其凶残?
敢于参与其中,就要做好拿全家性命做赌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