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自己的思虑,仍有些不周。
“你先接着说其他措施吧。”朱允熥喝了一口茶道。
夏原吉脸色微红,稍稍有些窘迫。
“令官府衙门去调查都是哪些人在囤积居奇,买了多少物资,多少粮食。”
“必要的时候,以雷霆手段抓人,将其囤积的粮食和物资全部予以查抄。”
“这虽然会有些隐患,但却能解决眼下的困境。”
“第三项措施则是长久之策。”
“如今太孙殿下大举修建国道,卑职以为,也应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固堤防,多修水塘。防止洪涝旱灾。”
“对其他物资,则需要加大挖掘。”
“鼓励民间养桑织布,多种棉花,多织布匹。”
朱允熥轻轻点头。
事实上,自从老朱当皇帝之后,便一直在大力推广棉花的种植。
这一措施影响极为深远。
如今的百姓,大多已经穿上棉布衣服。
老朱对此事居功至伟。
毕竟,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是非常保守的。
因循守旧。
不会轻易将土地改种别的作物。
如果不是朝廷强力推广,棉布衣服的普及,至少得慢上一两百年。
棉花的广泛种植,又使得织布机普及,织布工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此诞生,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矿产资源的开发,倒不用担心。
大明制造局已经派出不少人,去各地找寻矿产了。
封建社会总有矿产资源不足的毛病,明明生产量没多少,可矿产资源更少。
原因是朝廷从来没有派专业队伍去搜寻过,民间百姓发现了,传到官府耳中了,才会接管开发。
大多数情况是,民间百姓早就发现了,但百姓们没有当回事,也没人去挖,官府便完全不知晓。
以后大航海时代开启,可以从海外运进矿产资源。
但眼下刚刚起步,肯定还是要挖自身矿产的。
待到夏原吉说完,朱允熥笑道:“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军队的物资要收集起来,粮食也要多收购多储藏,水利工程和仓库建设更需全面铺开。”
“但具体的措施,本宫的看法却不一样。”
“首先,向百姓收粮不能等到秋收之后,而是需立刻进行。”
夏原吉连忙道:“如今正是青春不接的时季,百姓手中粮食不多,若朝廷再高价大力收购,只恐立刻就要酿成祸端。”
朱允熥淡淡笑道。“本宫的意思是,现在先派人与种粮的百姓签订收购粮食协议,抢先一步,锁定粮食,待到秋收之季,便直接进仓了,不用与那些劣绅商贾去抬价抢粮”
夏原吉顿时瞪大了眼睛。
按常理,每年秋收季节,粮价都会下跌。
种粮的百姓,也清楚这一点,对秋收时的粮价,期待不会太高。
如果有谁能保证秋收时粮价仍和现在一样,那百姓们必然将争先恐后的签订卖粮的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