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放开,自然不是小事。
朝堂上反对的人很多。
明初的吏治,大体上还是比较清廉的。
老朱的高压统治下,寻常官员也不敢随意贪污受贿。
但卫所驻军,却是一个例外。
在朱标去世之前,老朱其实极少对军中将领用屠刀。
这个时候的军中将领,许多人皆是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在他们看来,皇帝陛下惩治贪官污吏,针对的都是文官。
与他们武将没什么关系。
老朱为什么要下令卫所军不许派船出海巡逻,缉私缉盗?
难道老朱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得大明军队处在极为被动的境地,等于自缚手脚和倭寇作战吗?
作为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老朱又怎么可能连如此浅显易懂的常识都不知道呢?
但还是那句话,两害相权取其轻。
老朱很清楚卫所驻军的尿性。
真要让他们下海巡逻,缉私缉盗,那恐怕卫所驻军自身,就会成为最大的走私者,最可怕的强盗!
海防由他们监管巡逻,他们走私谁又能监管呢?
天高皇帝远。
没人监管得了。
不如干脆禁止他们出海。
如此一来,他们就算想走私牟利,也无能为力。
驻军在陆地上,只等倭寇一上岸就进行剿灭,还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如今若是让他们去海上巡逻,卫所驻军借此打着缉私缉盗的名义,大规模走私甚至去海上做强盗,怎么办?
朝廷的官员,能去海上监督他们吗?
若无人监管,腐败变质则是必然之事。
至于第二道开放海禁的命令,大臣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前从事海上贸易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不法分子。
如今放开,便是放过这些人。
这其实是事实。
在严厉的海禁之下,仍然敢冒着违抗朝廷禁令风险,偷偷摸摸去走私的人,肯定不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何况即使抛除这一点,海上贸易的风险仍然很大,台风和海浪的威力,足以令一般人望而却步。
敢去做这事的人,要么是穷得活不下去了,要么就是胆大包天之徒。
无论哪一种人,在朝廷官员眼里,都是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