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眸内精芒骤射。
据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传回来的消息,过去的一整个冬季,藩王们麾下的军队,都在主动征战北元。
他们那样做,表面打上的旗号是维护北方边境安宁,扫除北元余孽的威胁。
实际上,以蓝玉的眼力,自然看得出来,他们是想以此来激起北元的报复,从而促使北元大军大举南下。
毕竟,朱允熥此前还没有为北元大军南下做好准备。
相反,因为开办大明军事学院的缘故,将包括朱棣等藩王在内的一众勋贵将领,都留在金陵城。
若北元大军真的大举南下,就能啪啪打朱允熥的脸,让他下不了台。
可惜冬季的草原荒漠,千里不见人烟。
游牧部落都躲到了少数聚居地。
他们很难寻到踪影,也就更难将其激怒。
最终,北元大军并没有南下。
可到了春夏之季,草长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游牧部落为过冬准备的粮草,都吃完了,需要出来四处放牧。
此时派兵去袭击,骚扰,对方就不得不出来应战。
惹狠了,急眼了,自然会大举还击。
而这,正是诸藩王所希望看到的。
有关朝廷即将削藩的谣言已逐渐传开。
藩王们需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不能被削。
朱棣还在金陵城,北平缺少领军大将坐镇。
若北元大举还击,则极可能将目标对准北平。
“好!那我就去北平城,太孙殿下保重!”
蓝玉终于被他说服。
朱允熥微微笑了笑。
这一招是一石三鸟之计。
一是有蓝玉坐镇北平,可保北平安全无忧。
二是北平一带驻扎的军队,多年来一直在朱棣的控制下,让蓝玉前往,也便于在里面掺沙子。
历史上的靖难兵变,朱棣以八百府兵起家,可很快就有许多军队响应,凭借的就是他在军队中的威望。
对朱允熥而言,这可不是好事。
虽然朱棣现在已经是“自己人”,但他不允许北平一地的军权被朱棣所控制。
朝廷的军队,就应该无条件服从朝廷的命令。
而不是某一个将领振臂一挥,将士们就听他的。
正因为如此,朱允熥才将朱棣留在金陵城,让他远离北平封地,远离大军。
蓝玉再前往的话,就能基本上控制了。
也等于是将北平及其附近的军权,彻底收归朝廷。
三是同时也让蓝玉远离了自己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