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令礼部尚书给秦王定丧礼,选谥号曰“愍”,即痛心,哀怜之意,是为秦愍王。
老朱认为他德行不良,死有余辜,赐谥册时,又特意在圣旨中明言:
“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
“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籓屏帝室。”
“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几天后,老朱再度亲自给秦王朱樉写祭文,并写道:
“尔樉,年次东宫,首封于秦。”
“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
“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特将尔存日所造罪恶,列款昭谕,尔其听之。”
“其一……”
“其二……”
“其三……”
……
祭文详细列出了秦王朱樉在世时所做的诸多恶行。
当然,并没有提他派人行刺太孙朱允熥的事。
不过,有心人不难从祭文中品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毕竟,秦王作恶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老朱此前也早就知道。
可为何之前没有一直严厉惩处,反而在秦王朱樉被人下毒杀死之后,却详细列举他在世时的罪行呢?
按常理来说,身为父亲的皇帝陛下,在骤然听到秦王朱樉遭人毒死的消息后,不应该是悲痛异常吗?
这个时候,恐怕都不会记得朱樉曾经犯的罪恶。
可偏偏事实刚好相反。
秦王朱樉一死,皇帝陛下倒是想起他犯过的许多罪了。
其中的缘由,难免让人想入菲菲。
听说毒死秦王的三名老妇人,乃是从秦王府对面的药铺购买的毒药。
那家药铺新开不久。
在秦王死后,药铺更是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药铺老板也不知所终。
由此看来,恐怕秦王之死,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只不过,这都是众人心中的猜疑,无凭无据,更不可能写入史书。
在史书的记载中,秦王朱樉就是死在三名老妇人手中了,也仅此而已。
秦王死后,西安城迅速变得繁荣起来。
老百姓再不用担任被秦王抢劫,迫害,街道上的行人也增加了许多。
让所有人都有点不解的是,秦王的长子并没有承袭亲王之位,而仅仅只封了一个郡王,其他儿子也仅仅封了镇国将军。
这与皇帝陛下此前亲自制定的宗室世袭制度不符。
一时间,有关皇帝陛下和太孙要改革宗室制度的传言,不胫而走。
对如何改革,各种版本的传言都有。
但朝廷始终没有传出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