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作为一个从小读书的皇家子弟,报纸可比什么四书五经好看多了。
《大明日报》来采访我?
这是我扬名天下的机会来了?
熊孩子顿时只觉热血上涌。
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朱高煦是大明“包青天”,守护大明国法的尊严。
“快请!”
熊孩子迅速整理衣冠,正襟危坐。
……
朝堂上,官员亦是吵成了一团。
“皇亲国戚,本就应受到优待,不过是一点点商税罢了,朝廷不能为了索要钱财,而失了体面。”
“是啊,之前为了追征商税,杀了那么多的人,如今又大肆抓捕皇亲国戚,传到外面,岂不是让百姓们都笑话吗?”
“依我之见,应由朝廷下旨,退还皇亲国戚被强征之税,再授予他们免征商税的特权,这才是正道。”
“言之有理。朝廷可以下发商证,特许皇亲国戚,有功之臣,有功名的读书人,免征商税。”
“对,说得对!”
“不止如此,税务司扰乱市场,令人心不安,朝纲不稳,理应废撤。”
……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
“朝廷商税,历来一视同仁。如今税务司不过是依法征税,那些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竟如此狂妄,若不严惩,置国法于何地?”
“他们这是公开对抗朝廷,就该杀一儆百。”
“依法纳税,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从前地方税吏管教不严,对偷逃商税之事,听之任之,本就有违国法。太孙殿下大力整顿,税务司严肃追责,难道还错了吗?”
……
不过,相比攻击税务司的人,认为税务司做得没错的官员,要少得多。
究其原因,自然是利益相关。
利用商税的漏洞,从中获利,本就是许多官员正在做的事情。
他们当然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
即使是极为清廉的官员,其家族里面也未必没有人经商,并在查征商税的时候,打出本家是某某官员的名头。
这个时代的家族势力本就错综复杂,类似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
同样,这些人也会通过官员的妻子、孩子、父母、兄弟,去游说官员,让其在朝堂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如此一来,朝堂上支持加征商税,严厉打击偷逃商税的声音,自然就很小了。
不过,事情很快就起了变化。
第二日的大明日报,刊登了对税务司主管朱高煦的采访,以及变革商税之事的评论。
民间舆论开始迅速发酵。
“这些皇亲国戚,身受皇恩,竟然还敢公然对抗朝廷,拒不交商税,世间怎有如此卑鄙无耻之人?”
“是啊,那些人口口声声说我们是刁民,自夸自己道德高尚,可老子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少交过朝廷的一分税,他们这算什么?一个个道貌岸然,私底下竟这般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