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只会助推穷苦百姓将田地都转移到豪绅名下,以逃避朝廷税赋。”
“如此便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直至穷人最后走投无路,愤而造反,天下大乱,再重建新的王朝,如此循环往复。”
正是官绅不纳税的特权,大大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这一点,士大夫并不是不清楚。
相反,历朝历代,朝堂上都在谈论该如何打击豪强地主。
可就是没有人从根本去扭转这一状况。
因为改革,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很多人就会立即换一副嘴脸!
朱允熥平静道:“本王要做事情,便是反其道而行之。”
方孝孺脸上布满骇然与难以置信之色。
朱允熥又继续:“本王认为,田地越多,资产越多,要交的税便应该越多。”
“比如说,若五口之家,只有三亩田地,则此户人家无须交税。”
“若有二十亩田地,则须十税一。”
“若有一百亩田地,则须十税二。”
“若有三百亩田地,则须十税三。”
“若有五百亩田地,则十税四。”
“一千亩,则十税五。”
“如此类推,总而言之,谁的田地越多,谁就要交更多的税。”
“房子亦然,只有茅屋一幢,自是不用交任何税。”
“反之,若有广厦千间,金碧辉煌,则需要每年上交房屋之税。”
“无论是勋贵功臣,还是官吏豪绅,抑或是读者得功名者,皆不得因此而免税,减税!”
“朝廷将富人和权贵的税收上来,再用来救济穷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他们不是想兼并田地吗?本王就要用税制,使他们兼并不了。”
“即使兼并了,也要乖乖吐出来。”
税收有调节分配的作用,能令财富再重新相对公平的分配。
这是后世现代税制的一个基本概念。
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理念还太过于先进。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穷人往往也是身份低贱者,他们天生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税。
哪有越富越贵,就要交更多税的道理呢?
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便已是天崩地裂之事。
有明一朝,根本就收不了官绅的税。
而朱允熥的设想,更是倒反天罡。
官绅交税,穷人免税……官绅能接受吗?
即使是后世,由于种种原因,税收的调节作用,也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因为富人总会找到钻空子的办法。
但这一世,朱允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身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法律是由他制定的。
法律有漏洞,会被人钻空子,对后世来说,这很麻烦。
因为修改、制定,完善法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