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瞥了一眼,挥手道:“将人头挂到学院的旗杆上面去。”
“告诉外面的人,大明军事学院乃是国之重地,凡有无故冲击学院,扰乱学院秩序者,皆如他们一样,杀无赦。”
侍卫领命而去。
场中众人刹时间噤若寒蝉,再无一人敢轻言半声。
黄子澄倒是曾几度向朱允炆示意,希望朱允炆出面阻拦,救李景隆一命。
他毕竟是朱允熥的哥哥,若真拼死拦着的话,朱允熥也会非常难办。
然而,朱允炆心中一直想着母亲生日宴时再对朱允熥下死手。
此时却不愿节外生枝。
对黄子澄的暗示,皆视而不见。
眼睁睁看着李景隆被杀。
朱允熥的目光,倒是几次望向他。
见朱允炆无动于衷,脸上不由泛起笑容,嘴角稍稍翘了翘。
“刚才李景隆说的话,大家都听到了?”
“诸位觉得他说得对不对呢?”
“都议一议吧。”
杀了李景隆,朱允熥仍不打算就此放手。
闻言,常升第一个响应道:“李景隆胡说八道,妖言惑众,他的话根本就不值一驳。”
“殿下杀他正国法,杀得好!”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也就都跟着附和了。
“李景隆之言,大错特错,杀之不冤!”
“我看李景隆分明是妄测帝心,自以为可借此邀名射利,内心阴暗不堪,狂言攻击吴王和燕王,污蔑我大明皇室,该杀!”
“李景隆所言,粗一听以为有理,细一想却皆是狂妄悖逆之言,这等小人,砍头算是便宜他了!”
“李景隆公然冒犯吴王,扰乱大明军事学院开学典礼,若不杀他,何以明国法正人心?”
“只杀他一人,处罚太轻。卑职以为,应该将全家皆诛之!”
“附议!全家皆诛,如此以后才不会有人再胆敢冒犯吴王殿下。”
……
脑袋只有一个。
李景隆身为国公,吴王说杀就杀了。
这时候吴王再让他们议死者的言论,当然不会再有人站出来为李景隆喊冤。
要不然,就得像那名之前为李景隆求情的官员一样去赴死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给李景隆定了十几条大罪。
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人头落地。
总之,吴王杀得好,杀得妙!
朱允熥静静听着,并吩咐旁边的人:“将诸公所议的李景隆罪状,详细记录在案。”
“今日虽不是在朝堂上,但文武百官都在,众人一起公议,与朝堂公议也一般无二了。”
“待明日整理公布出来,登之于《大明日报》,正好塞天下悠悠众口。”
书吏闻令,立即领命。
朱允熥的目光,又望向了观礼席的黄子澄、方孝孺等人。
观礼的人群中,有不少出言谴责李景隆。
然而,还有许多仍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