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是有柯林斯兄弟的帮助,两人知道张昊肯定是想要在未来成为主帅,就手把手的教。
张昊这才没有学得特别艰难,当然还是很难就是了。
人家是有了教练的能力,才上岗。
他是上岗了才开始学。
这段时间,他发现,以前认为学了只是用来考试、对生活和工作屁用没有的东西,有的居然能用上!
这时候张昊明白了一件事——很多知识,不是没用,只是你可能没达到用得上那些知识的位置。
学校里教的知识,或许绝大部分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教那些,但学校里学的那些,大概率是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完美’的人来培养。
如果真的是把从小到大在学校学的每一个学科都学好了,在从事很多专业性的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基本知识自己已经会了。
或者说就算不是每个学科都学好了,有特别专精的学科,运气好的话,也有可能遇到刚好用得上的情况。
队友们的支持方面,这个,张昊发现自己多虑了。
新来的队友,这方面又没什么话语权。
老队友,那就更简单了,老队友们本就支持张昊在比赛中有自主权,有可以像基德那样调动队友的权力。
队友们对于张昊成为执行教练这件事的认知,与执行教练的工作本身,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超音速队教练组自然不会跑去给队员们科普其中的差别、张昊也不会多事儿。
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好……
……
时间一晃,来到了10月8号,从9月27号起,到10月7号,超音速队为期11天的训练营阶段结束了。
这是张昊第一次为全队做训练营阶段的计划,包括教练组的工作安排、队员们的工作安排、以及配合管理层和新闻官等的需求进行工作安排……
虽说有柯林斯兄弟的帮助,霍纳塞克、银狐也会帮忙,但都是支招,具体的,就让张昊自己来安排,等张昊做好计划后,他们四人再商量,觉得不好就让张昊重新计划……
9月20号到9月25号,6天时间,张昊递交给主帅道格-柯林斯的第三个计划,才通过。
最后通过的,是张昊依葫芦画瓢,回顾着印象中的过去几个赛季的训练营的工作安排,根据当前的球队情况微调后,直接交上去的,反而成了。
这期间,张昊学会了主帅安排工作方面的固定流程。
一支球队,肯定有球员要连着打好多年,执教一支球队的时候,比赛风格可以调整,但场外的很多事情,整体风格,最好要有延续性,不然球员还得花时间来习惯场外的事情,浪费时间。
且如果有延续性,老球员带新球员会更加容易。
这也使得NBA出现了一个情况——教练的风格传承。
像波波维奇当下的执教风格,基本上是延续的90年代前期拉里-布朗执教马刺队的时候留下来的风格,马刺队的拉里-布朗风格已经打了十几年了,军队化、铁血风。
张昊现在,也在学着道格-柯林斯那种‘培养系教练’的计划全队工作的风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