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免费 > 8090(第19页)

8090(第19页)

甚至于,因进士科中,年方四岁者一人,七岁者又两人,庆历五年又被称为“神童榜”,又名“三元榜”。而扶苏的名字,也随着一道又一道逸闻逐渐从汴京传到了大宋的每一处。

扶苏在外的名声愈发水涨船高,有心与他交往的、提前送礼留下好印象的、越来越多。但他们却发现一件事:找不到三元的人啊?

和秋闱时候一样,堵到国子监、濮王府的人全都落了个空。但这时,国子监甚至不能用“备考不方便见客”的借口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小状元的影子!

梅尧臣愤愤不平地说:“还想让他给师兄们说两句话呢!”

杨安国:“你确定是鼓劲?不是打击他们自信?”

梅尧臣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他张了张口,话到嘴边又被吞下了,只剩满脸的踌躇和为难。

杨安国说:“圣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这样不是更好么?”

“无论赵小郎是何身份。他都是国子监的学生,范公的小弟子,同叔点的解元,富相公点的状元,早被划做我们这一派了。此刻必然有人,而且是许多人对他虎视眈眈。”

梅尧臣沉默了片刻:“不错。”

又说道:“只愿他家里人能把他护得周全些,不给旁人落下把柄。若不然……”

没错,他们早就看出来了,赵小郎虽然是宗室子弟,但背后绝对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旁系宗亲。而是一支实力雄厚,甚至和官家关系密切的宗室势力。

若不然,他怎么会信誓旦旦地说,杨祭酒你只管上折子请官家来,官家一定会来呢?定是他背后的人知会了官家一声。

但梅尧臣和杨安国假设得最多的,还是八王爷赵元俨——和当初的苏轼猜得一模一样。至于赵小郎背后站着官家本人?这猜测甚至没在他们脑海中成立哪怕一秒。

不然呢,谁家的独苗苗皇子好端端锦衣玉食的日子不过,要来国子监苦读,还参加科举,只为了要个八品官做啊?

扶苏:正是在下。

他不仅苦哈哈地考试了将近一年,功成名就后呢,更是连流水席、谢师宴也不举办。把一切想见他的人都拒之门外,任他们每天在濮王府门口残念地挠墙。

(濮王:我无妄之灾啊……)

身为引起汴京舆论风暴的漩涡,此刻的他正在一处皇庄上,兴高采烈地……弹棉花。

没错,第二批广泛种植的棉花已经全部结果了。扶苏一听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到了种植地。看到从棉铃中炸开毛茸茸微微泛黄的白色丝绒,简直比听闻自己喜提三元时还要高兴。

他甚至凑近了棉花丛,凑近嗅了一口,明明是没有香味儿的,但他咧开的嘴,却好像棉花朵里藏着什么绝世奇香似的。

嘿嘿……棉袄……棉手套……

仁宗忍俊不禁:“瞧你那样。”

扶苏扭过头瞪他:“没办法呀。难道官家你不高兴吗?我看就算是范公,也很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他前日才收到范仲淹的信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装着正是登上教科书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这文章原本是范公为了安慰他,殿试要有平常心的。但不知为何,西北的驿马慢了两天,等扶苏看到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他已经是响当当的状元了。

但他还是把这篇范仲淹亲笔版《岳阳楼记》反复看了几遍,和小苏轼的七岁真迹一起珍藏了起来。和仁宗聊天的时候,顺嘴就说出了里面的名句来。

仁宗沉默了一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卿的话?他的新文章?”

“是。”

仁宗没再问,望着眼前的一片雪白色,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调职的圣旨传到西北时,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了。在周遭同僚的一片恭喜和依依不舍的声音中,范仲淹独自傻了眼。

据京中传来的可靠消息称,是成王殿下引用了自己的文章,才让官家想起他来,由此契机复职入京的。

但问题来了:他和成王,根本没交情啊?——

作者有话说:扶苏:哪里的话[狗头叼玫瑰]

第88章第88章官家,我保证就这一次。……

“这消息……可靠吗?”

范仲淹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沉吟着斟酌了一会儿,在怀疑成王和怀疑自己之间选择了怀疑信源。

“事关天家,若是不可靠大家又怎敢乱说呢?这消息现在京中都传遍了。往好处想,就算它真是假的,但是能传出来,还不足够说明官家和成王殿下对您的看中吗?”

范仲淹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