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荒城之月歌词 > 第139章(第1页)

第139章(第1页)

当晚,安阳政府设宴,隆重欢迎骆将军返乡。骆孤云与邓公亲切交流的相关新闻报道、照片,已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各大官媒也大肆宣传报道。官员惯会把握风向,都巴不得能和他蹭上点关系。中央、省级、市级政府的官员,加上各界人士代表,偌大的宴会厅挤满了人。骆孤云上台简单致辞完毕,让易寒、孙煦与秘书等人与一众官员应酬。自己与萧镶月同几个老乡绅坐在一起,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

二虎领着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半老头子进到厅内,笑道:“这几个老小子!我叫他们在庐陵等着,竟等不得!连夜跑来了安阳”

进来的是程晋、陈少峰还有当年护庄队的几个弟兄。

“阿晋,阿峰!”萧镶月惊喜地大叫,迎上去要拥抱他们。

几人有些局促。程晋搓着手道:“月儿镶月先生如今是举世仰慕的伟大人物。咱们这些泥腿子不配和您做朋友”

萧镶月嗔道:“你们何时和月儿这样生分了?”

大家见他还是像小时候那样随和,才放开些。

程晋盯着他们端详:“镶月还是那样好看!少爷将军也不见老!”

六十多岁的萧镶月脸上有了皱纹,头花也有些许花白。但身上独有的风韵气度,却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加浓厚。与骆孤云长期自律和保养得当的身体,更是与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当年程晋与几个弟兄在牢里关了两年,易寒就疏通关系将他们救了出来。因各自家中都有年迈父母需要照料,便留在了庐陵县务农。

阿峰道:“将军离开之前,安排我看管桫椤谷月儿爹娘和另外几座陵墓。阿峰每年都是祭扫着的。只是今年桫椤谷开始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处都在大兴土木,那墓离谷口不远,喧嚣嘈杂。李师伯的墓也因城市扩建,局促得很。若有适合之地,阿峰觉着还是迁址为好。”

骆孤云颔首:“我们此次还乡,也正是要办这件事。”

“孙大哥在桫椤谷长大,他的遗愿是葬回故土。镶月觉得还是不要迁出桫椤谷为好。”萧镶月连忙道。

,起高大的钢筋水泥门头,林间小路修成石阶,多了些亭台楼阁。正在建索道,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因修建桩柱裸露出部分岩石。悬在空中的索道与这静谧的山林也有些格格不入。

当地陪同的官员殷勤介绍:“景区以后要围起来收门票了。当然,骆将军和萧先生是贵宾,欢迎随时前来参观指导另外,还有个不情之请,门头上‘桫椤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题字,若能得将军墨宝,就实在太完美了”

山间多雨,当年骆孤云亲自手书的石碑风化严重,已有些看不清字样。墓前那条小径被修成石阶,成了游客进山的必经之路。

自十六岁离乡,近半个世纪过去,这多少次午夜梦回的山间孤坟终于在眼前。萧镶月跪在地上,语带哽咽:“爹!娘!儿子不孝,儿子来迟了”

骆孤云赶紧搀起他,笑道:“不知那树洞怎样了?咱们看看去!”

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一棵千年古树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树洞没什么变化。一行人祭拜完萧平舟和孙太医夫妇,踏上后山通往沙桥镇的小径。

山路崎岖。骆孤云忽道:“月儿累了罢?来,让哥哥背”

“月儿自己能走,不用背!”这些年的户外越野探险,萧镶月锻炼得筋骨强健,这点山路根本不在话下。

骆孤云有点不好意思,摸了摸头,小声道:“月儿不是担心这么多年过去,那块地哥哥还能不能找到吗?当年背着月儿下山慢慢走,才偶然发现那个缓坡。月儿在背上,哥哥才找得到当初的感觉”

后面跟着的孙煦孙熙等捂着嘴笑:“三叔要背小叔叔,尽管随意,就当咱们不存在”

萧镶月瞪他一眼:“原来哥哥是想把月儿当道具用!好罢,就遂了你的愿!”

如愿以偿将人背在背上。骆孤云回味着近半个世纪前那个黄昏,他背着熟睡的月儿,一步一步,稳稳下山。转过一处陡峭的山崖,眼前豁然开朗。残阳将远处波光粼粼的青衣江揉成万千金箔。他在那里徘徊停留,对着苍茫天地许愿:愿这涛涛江水为证,誓与月儿岁岁相依,朝朝相伴,直至青丝染霜

,。

世界级音乐家大师萧镶月先生十五岁便在此任教,已成了该校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房屋,将萧镶月当年教学时用过的书本、器具、一些手写的曲谱,陈列起来,建了一个小小的纪念馆。

墙上挂着的一帧放大数倍的黑白照片,吸引了骆孤云。这是一张集体照,便是萧镶月十五岁那年,带领学生们表演竹笛后的合影。他站在前排的最右边,照片因放大有点模糊,但依稀可见俊秀的五官。

骆孤云站在相框前,细细地看,问道:“这照片原件在哪里?”陪同的校长赶忙道:“这张如此珍贵的照片,已经由省博物馆珍藏,咱们这里只有影印版。”

骆孤云暗想,这怕是月儿最早的一张照片了,的确珍贵非常,回头得去要回来

离开庐陵县,一行人从锦城飞往上海,完成卢汉坤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入黄浦江中。三月后,桫椤谷的墓园修好,又将孙牧安葬,几座坟迁置,连板凳爹的墓也迁来了桫椤谷墓园。萧镶月觉得春姨葬身青衣江,尸骨无存,那高处可日日眺望青衣江,寄托思念。板凳也十分赞成。

萧镶月推掉音乐界安排的所有活动,只在天年音乐学院做了几堂讲学。又与骆孤云一起,在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到即将大开发的广东沿海走了一圈。直至过完中秋,才返回纽约。

第62回执手偕老岁月温柔云月相随归栖尘土

这次归国,骆孤云和萧镶月心中是五味杂陈,特别复杂。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离家后,一辈子不还乡,因为家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梦中的故乡,永远

成了回忆里的残章岁月把故乡的魂一点点抽离,只留下一具陌生的躯壳,让归乡的人成了找不到来处的异乡客。那乡愁,终是被时代的浪潮拍打得支离破碎。

俩人回纽约后常讨论此次大陆之行。

萧镶月觉得大陆只看重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还有就是那审美堪忧骆孤云认为客观评价,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政府也积极地想做事,毕竟是百废待兴,有太多的短板需要弥补。萧镶月也同意哥哥的看法,刚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