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继续说,“我们改进了舱室设计。不仅能装更多货物,还特别设计了药品储藏室和图书室。”
“图书室?”
朱瞻基有些意外。
“是的。这是按照航海学堂的建议加的。他们说远航的水手也需要学习,而且可以把各地的典籍运回来。”
“好!”
朱瞻基眼睛一亮。
他转身对随行的官员说:“传令下去,以后所有远洋船只都要设立图书室。要让我们的水手既懂航海,又懂文化!”
接着,他又去看了船厂的工坊。
这里有不少新设备,都是根据外国技术改良的。
“这是新式起重机,”
工匠介绍道,“借鉴了佛朗机人的设计。用它安装船桅比以前省力多了。”
朱瞻基注意到工坊里很多年轻人。
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航海学堂的学生,来这里实习。
“好啊!”
他说,“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他当即决定:扩大这种学徒制,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造船工作中来。
“对了,”
他突然想起一事,“听说你们在研究新的防腐技术?”
“是的。”
工匠兴奋地说,“我们发现阿拉伯人有种特殊的涂料,能让船底不生锈。现在正在试验改良配方。”
朱瞻基立即明白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船只防腐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能解决,将大大延长船只的使用寿命。
“全力支持!”
他说,“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整个海上力量的大事。”
正说着,王小虎带着几个外国学生来了。
他们是专门来学习造船技术的。
“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朱瞻基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陛下……”
一个波斯学生用生涩的汉语说,“我们一定努力学习,把技术带回去造福家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