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喘著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著:“咱让他去琼州,是让他给咱看好南边的门!不是让他去外面给咱另立一个山头!”
他来回踱著步。
愤怒,震惊,失望,还有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惧。
奏报上说,蓝玉的军队轻易就摧毁了暹罗引以为傲的象兵。
奏报上说,朱桂在南洋,富可敌国,船坚炮利。
朱元璋忽然停下脚步,他看著朱允炆,眼神复杂。
他知道,这件事情,允炆脱不了干係。
若不是金陵城里有人逼得太紧,十三那性子,未必会走到这一步。
但他现在不能说,更不能罚。
“传旨!”
朱元璋的声音嘶哑:“此事,在沐春和那两个国王到京之前,任何人不得泄露半个字!违者,株连九族!”
他想將这件天大的丑闻,暂时压下来。
然而,他低估了这件事的衝击力。
黔国公沐春护送安南,暹罗两国国王,千里赴京,向大明皇帝“鸣冤告状”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
短短三天之內,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宫中传到了朝堂。
又从朝堂传到了金陵城的街头巷尾。
一时间,整个京城,人心惶惶。
琼王殿下在南洋造反了!
这个消息,比当年三大案带来的震动还要巨大。
那可是皇帝的亲儿子!
一时间,流言四起,有的说琼王已经坐拥百万大军,马上就要从海路打回金陵。
有的说燕王朱棣也已经起兵响应,南北夹击,大明危在旦夕。
金陵城內的米价,一夜之间,暴涨三成。
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窃窃私语从未停歇。
米价一日三涨,稍有家底的人家都开始囤积粮食,仿佛兵祸就在眼前。
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凝重如铁。
文武百官们每日上朝,都觉得脚下踩的不是金砖,而是炮烙。
他们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这位殿下,上有父皇恩宠,下有富庶封地,既无太子逼迫,也无兄弟构陷,他有什么理由要反?
他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洋,天高皇帝远,过得比谁都逍遥自在,为何要冒这天下之大不韙,行此不忠不孝不义之举?
百官想不明白,只能將一切归咎於琼王天性凉薄,野心过甚。
於是,一本本请求严惩逆藩的奏摺,雪片般飞向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