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短短的一句话,其中深意、、
刘观走在最前面,他低著头,双眼中却充斥著志在必得。
丞相之位,捨我其谁?
而他身后的蓝玉,摸著自己的下巴。
虽然对那些文官的职位不感兴趣,但太尉掌管司法监察,听起来也颇有威风,似乎可以爭上一爭。
太极殿內定下国號和新政,只是一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整个上京城都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
无数的政令从王宫发出,通过新设立的各个部门,传达到大夏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刘观不负朱桂所望,以惊人的精力,迅速搭建起了丞相府的草台班子。
他从带来的文官和本地归化的读书人中,挑选出得力干將,开始细化十二部的职权,草擬官员的品阶俸禄。
他几乎不眠不休,整个人瘦了一圈
蓝玉则对那些文縐縐的东西不感兴趣。
他每日带著一群武將,在城外新建的军营里操练兵马,按照朱桂提出的陆军新制,筛选兵员,整编队伍。
同时,他也盯上了太尉之职。
虽说不掌兵,但总管司法监察,听著就威风,正好能管管刘观那些酸儒。
铁牛则一头扎进了他的南海舰队,开始按照四大舰队的规划,重新划分船只和人员。
他向朱桂递交了一份厚厚的报告,请求建造更大的船坞,招募更多的水手和工匠。
他的目標,是要將皇帝陛下口中的东海舰队和西海舰队,从图纸变成现实。
整个上京,乃至整个南洋,都沉浸在一种开创新朝的狂热氛围之中。
而隨著一道道諭令的传达,那些分封在各个岛屿上的官员,以及宣誓效忠的土著国主、部落酋长,也纷纷乘坐快船,赶赴上京。
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特產和珍宝,更带来了对新王朝的敬畏。
一时间,上京港內千帆云集。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走在宽阔的路上,看著高大的钟楼和规划整齐的坊市,无不为这座新兴都城的宏伟和繁华而感到震撼。
朱桂將登基大典的日子,选在了洪武二十九年的年末。
他要用一个新朝的建立,来为这风云变幻的一年,画上一个句號。
同时,也为即將到来的新年,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
这日,朱桂处理完政务,独自一人来到了港口。
他看著码头上那些正在卸货的巨大海船,看著远处矗立在海峡口的灯塔,思绪不禁回到了几年前。
那时他得到系统,被父皇封为琼王,远赴这片蛮荒之地。
如今不过数年光景,诺言早已超额实现。
黄金白银在他的国库里堆积如山,所谓的倭寇,如今不过是他矿场和种植园里予取予求的劳动力。
他甚至比自己预想中更快地走到了建国这一步。
原本他以为,怎么也要等到父皇驾崩,大明內乱之后,他才会正式扯起大旗。
可金陵城里的那些人,太心急了。
钱匀的铁索横江,不仅没能锁住他。
反而將他最后一丝对大明的归属感,彻底斩断。
也好。
朱桂望著北方,眼神平静。
从今往后,大明是大明,大夏是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