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看著下方跪倒一片的臣子,脸上波澜不惊。
他接过奏章,看也未看,便放到了一边,缓缓说道:“诸卿之意,本王心领。然父皇尚在,本王乃人子,岂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况本陈义薄,何以承天命?此事休要再提。”
这是第一次劝进,被朱桂以父皇在位,自身德薄为由,断然拒绝。
刘观等人对此並不意外,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们叩首告退。
又过了七日,第二次劝进表呈了上来。
这一次,不仅是文官,连蓝玉,铁牛等一眾武將,以及那些归附的土著国主,也加入了进来。声势比上一次更为浩大。
“殿下若不应允,我等便长跪於此,不起!”
蓝玉更是扯著嗓子喊道。
朱桂依旧不允,只是命人將他们好言劝退。
如此三辞三让,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劝进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整个上京城,从官员到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民间的请愿书,堆得像小山一样。
直到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距离新年只剩下不到一月。
当刘观与蓝玉,率领著上京城內所有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以及数十位藩属国主,第五次呈上劝进表时。
整个大殿內外,黑压压跪满了人。
“臣等,再请殿下登临九五,慰万民之望!”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朱桂端坐於王座之上,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诚恳,或激动的脸。
他知道,火候到了。
再推辞下去,就不是谦虚,而是矫情了。
他缓缓站起身,长嘆一声:“你!你们!”
“罢了,既然诸卿与万民皆以此为意,本王若再固辞,便是辜负了天心人意。”
“本王,允了!”
心中却是在想:你们真是害苦我了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积蓄已久的欢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座王宫,传遍了上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浩浩荡荡的建国事宜,正式启动。
建国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確立国號。
为此,朱桂召集群臣,在王宫大殿內展开了激烈的討论。
刘观提出的南字,被第一个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