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明的北方门户,控制著通往蒙古草原的咽喉要道。
一旦朱棣有了异心,他可以轻易地切断京师与北方边镇的联繫,甚至可能与蒙古各部勾结,形成南北夹击的態势。
至於其他的亲王,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在这种敏感的时期,任何一个不稳定因素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朱元璋深知,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朱標的长子朱允炆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
但朱允炆年纪尚轻,性格温和,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和军事能力。
在这些手握重兵、久经沙场的叔叔们面前,他能否稳住局面,实在让人担忧。
这种担忧,从朱元璋最近的一系列部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他开始频繁地召见各部尚书和重要將领,重新调整京师的军事部署。
禁军的编制被重新整理,一些关键职位上的將领被悄然替换。
这些变化表面上是常规的军事调整,实际上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政治风暴做准备。
同时,朱元璋还加强了对各地亲王的监控。
他派遣了更多的密探前往各王府,名义上是“保护“亲王们的安全,实际上是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任何可疑的军事调动或政治活动,都会第一时间报告给皇帝。
在太子病危的关键时刻,他需要將所有重要的政治力量都掌控在手中。
最后,朱元璋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虑。
如果太子真的不治,那么皇位继承的问题就必须重新考虑。
虽然按照传统应该传给皇长孙朱允炆。
但朱允炆的能力是否足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朱桂这样既有能力又有功绩的儿子,。
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备选方案。
当然,这个想法朱元璋在他心中也是就一闪而逝罢了。
因为一旦这种想法传出去,必然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动盪。
歷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能够预测这场即將到来的风暴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
马六甲海峡的季风带来了湿润而温暖的气息。
吹拂著一座拔地而起的宏伟城池。
这座城池,完全顛覆了南洋土著对於建筑的认知。
它並非由本地常见的柚木或茅草搭建,而是以严整的中轴线对称布局,通体由青灰色的巨石和朱红色的樑柱构成。
高耸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以及城中央那座巍峨如山的宫殿,无一不彰显著大明王朝的气派。
这里,便是朱桂在南洋新的权力中心。
他仿照大明皇城规制,利用系统之力,在短短数月內凭空建造出的一座奇蹟之城。
宫殿被他命名为“镇海宫”,寓意著镇压四海,威服南洋。
此刻,镇海宫深处,朱桂正负手立於一幅巨大的舆图前。
图上,以琼州,马六甲,吕宋这三个已经发展出城镇中心的绿色据点为核心,无数条代表著贸易航线和军事巡逻路线的线条向外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