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大笑起来:“別说一些,就是要一半我也给你。这次出海收穫不少,我让人给你准备二百罐,足够你军中使用了。”
“那就多谢十三弟了!”朱棣感激不尽:“回去后我一定在父皇面前多多夸奖你。”
朱桂摆摆手:“四哥客气了,咱们兄弟之间说这些作甚。走,我带你进城看看。”
二人离开港口,沿著宽阔的石板路向小镇中心走去。
朱棣一路走一路看,心中的震撼越来越深。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楼、客栈、布庄、米店一应俱全。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有汉人,也有不少南洋面孔的商贾。
最让朱棣意外的是,这里的人们个个衣著整洁,面色红润,看起来生活得相当不错。
见状,朱棣倒吸一口凉气:“半年时间,你怎么聚集的这么多人?”
“主要是各地流民,还有一些商贾工匠。”
朱桂解释道:“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个安身之地,他们就愿意留下来。”
朱棣点点头,深以为然。
大明建国不过二十多年,各地还有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
朱桂能在这里给他们安居之所,確实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走著走著,朱棣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十三弟,我怎么没看到城墙?”
朱棣疑惑地问道:“这么大的城镇,不修城墙怎么防守?”
朱桂停下脚步,指向远处的几座山头:“四哥,你看那些山头上是什么?”
朱棣仔细一看,每个山头上都有建筑,看起来像是炮台。
“那些是火炮阵地。”
朱桂解释道:“四哥,时代变了。现在有了火器,特別是红衣大炮这样的重炮,传统的城墙作用越来越小了。与其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城墙,不如建设炮台阵地,既省钱又实用。”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在北疆也接触过一些火器,確实威力惊人。
如果敌人有大炮,再厚的城墙也挡不住。
“不过,”朱桂话锋一转:“我在內陆的几个据点还是修了城墙的。毕竟內陆地形复杂,大炮不好运输,城墙还是有用的。”
“內陆据点?”
朱棣愣了一下,“你还有其他地方?”
朱桂笑了笑:“四哥,你不会以为我就这一个地方吧?”
朱棣確实是这么想的。
能在半年內建设出这样一个繁华的港口小镇,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成就了。
难道朱桂还有其他地方?
“十三弟,你到底有多少地方?”朱棣忍不住问道。
“算上这里,总共十个聚集地。”
朱桂略显得意地说道:“有沿海的港口,也有內陆的城镇,还有专门的农业区和矿区。总人口嘛,接近三万人了。”
朱棣彻底震住了。三万人!这已经不亚於一个府的规模了!
“四哥,要不要去其他地方看看?”
朱桂提议道,“我保证会让你大开眼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