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会场仿佛凝聚著一股无形的、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场,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
他找到自己的名牌位置,在相对靠前但並非最中心的位置坐下。
旁边是几位不太熟悉的欧洲面孔,微微頷首致意后,便各自沉默。
李毅乐得清静。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闭上眼睛,看似在闭目养神,
实则如同潜伏在丛林中的猎豹,感官全开,捕捉著会场內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场里的人越来越多,空气似乎也变得更加凝重。
低语声渐渐密集起来,像无数只蜜蜂在耳边嗡鸣。富豪们彼此寒暄、交换名片、低声交谈,
但每个人的眼神深处,都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警惕。
这种级別的聚会,不仅仅是慈善,更是信息、人脉和未来风向的角力场。
李毅参加过无数顶级会议,但此刻的氛围,依旧让他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
他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瀰漫的期待和不安。
这些站在世界金字塔顶端的人们,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只是无人能说清。
上午9点整。会场內所有的灯光骤然调暗,只留下几束聚光灯聚焦在中央的演讲台上。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个空无一人的讲台。
沉重的脚步声从侧后方传来,不疾不徐,带著一种歷经沧桑的沉稳。一个身影出现在聚光灯下。
查理·芒格。
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董事长,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已经76岁高龄。
他身材高大,头髮白稀疏,戴著標誌性的厚框眼镜,穿著朴素的深色西装,步履稳健,脸上带著一种近乎严肃的平静。
他走到演讲台前,没有过多的寒暄,甚至没有看稿。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那目光,睿智、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浮华,直视本质。
“女士们,先生们,”芒格的声音透过高质量的音响系统传遍会场,低沉而清晰,带著一种独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些基本的、普世的智慧。以及它们与慈善事业的关係。”
开场白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会场內,所有人的呼吸似乎都屏住了。
李毅也坐直了身体,眼神锐利如鹰。他知道,风暴的號角,即將由这位老人亲手吹响!
芒格开始了他的演讲。他没有谈论具体的投资策略,没有预测市场走势,更没有鼓吹任何慈善项目。
他谈论的是“智慧”。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忽视的普世真理。
他谈论“多元思维模型”:如何用跨学科的知识框架去理解复杂的世界,避免成为“拿著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人。
他强调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学)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理解商业、投资乃至人生的基石。
他谈论“逆向思考”(inversion):与其思考如何成功,不如思考如何避免失败。
与其追求幸福,不如思考什么会导致痛苦並避免它。
这种顛覆常规的思维方式,让台下许多习惯了线性思维的富豪们陷入了沉思。
他谈论“人类误判心理学”:详细剖析了二十多种常见的人类认知偏差和心理陷阱——过度自信、从眾效应、激励机制导致的偏见、剥夺超级反应(厌恶损失)、社会认同……
他用冷静、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类在决策时是多么的非理性,多么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摆布。
“在投资领域,”芒格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些心理误判往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人们追逐热点,忽略风险,在贪婪和恐惧中迷失自我,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台下那些科技新贵扎堆的区域。
会场內一片死寂。许多人的脸色开始变得凝重,甚至有些发白。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金融模型,但芒格直指人心的剖析,让他们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真正的智慧,”芒格继续说道,声音带著一种悲悯,
“在於认识自己的无知,在於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在於克服人性的弱点。慈善,不仅仅是捐钱。
真正的慈善,是运用智慧去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