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陈怀楚开怀大笑,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和欣喜:“孙院士,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孙院士能听出陈怀楚的激动和兴奋。
事实上,当他刚刚收到消息的时候,比陈怀楚还要激动,整个人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这才缓过来。
相比较之下,陈怀楚的自控力已经算是好的了。
“怀楚,我们努力了那么多年,才终于迎来今天的曙光,为了眼下这个局面,无数人前赴后继,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们已经老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将商业化给落到实处!”孙院士说道。
“孙院士,科学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可控核聚变也不是单打独斗就能搞成的,这样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并肩作战,而你们,还需要为我们坐镇!”陈怀楚说道。
孙院士听了,不由哈哈大笑:“年纪大了,精力也渐渐跟不上了,能坚持几年说不准,只能尽可能的多坚持一段时间吧!”
“好了,其他的也不用多说了,你骤然得知这个消息,肯定需要消化消化,我就不打扰你了,我还要去通知其他人。”说着,孙院士就准备挂了电话,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对了,还有一个事……“逐日计划”启动后,需要大量的研究员加入起来,燧人堆的研究员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都有着很成熟的研究能力,你要好好遴选出一批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员,形成一份名单递交上来。”
“不出意外的话,上边在选人时还是要征求总设计师组成员的意见,到时候你就可以拿出来这份名单。”
“明白。”陈怀楚点点头说道。
挂了电话。
陈怀楚又在官网上反复看了几遍“逐日计划”的公告,拳头紧握又松开,松开又紧握,如此反复。
千亿资金投入!
聚变能源基地!
全球首座聚变工程堆!
这一个个字眼,都宛如一剂剂强心针,让陈怀楚心潮澎湃,忍不住想要大吼出来。
他想要将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人!
可最终,他还是忍耐住了。
“呼……”陈怀楚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到情绪平复后,这才回到书桌上,从抽屉里打开本子,拿出钢笔。
这是他的日记本。
自从燧人堆开始建造后,陈怀楚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中倒也没有别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些他的感想。
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写,有时是两三天写一次,有时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写一次,基本上是想起来才会动笔。
而这次,他实在是心中太过高兴,想要抒发出去,可实在不知道对谁说,只好写在日记本上。
可在动笔之前,陈怀楚又想起了什么,起身从酒柜里拿出一瓶酒,打开给自己倒了一杯,一口饮下,随即这才执笔。
要写什么呢?
陈怀楚脑海中泛起这个念头的刹那,首先就想到了刘建为院士。
于是他手指微动,笔尖便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刘教授均启:
除夕夜的当晚,燧人堆在亿度级高温下运行一个小时,自持率首次破1时,我竟下意识的转身想要喊您来看数据——这就像是2015年,我初入等离子所时,您第一次带领我实验那样。
今天是二月初二,正月刚过,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在这一天,国家批复了"逐日计划"立项,在这一刻,我实在难掩内心的激动和惊喜。
还记得那一年的冬雪夜,您带着我们在等离子所门前打雪仗,雪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大家都笑的很开心,而今一晃眼似是十年过去,而您在等离子所也已经待了数十个年头——当年您在科学岛上栽下的杨树,此刻应该已经高过EAST装置的穹顶了,等到春天到来,那枝桠间摇晃的新生树叶,或许便如您生前手写的研究便签一样繁多,或许等到春风过时,那些泛黄纸片与超导线圈共鸣的声响,恰似您当年在办公室对我们所说的话:怀楚啊,搞科学研究,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您的叮嘱我们坚持下来了,您的愿望我们也做到了。刘教授,国家已经决定在西北荒漠戈壁建设聚变工程堆,预计将在2035年之前,完成商业化落地。是的!依旧是西北荒漠,恰如您当年在那里开始搞核裂变,而今我们也从那里搞核聚变,历史就宛如一个圈,终究还是绕回到了同一个开端。
刘教授,如果您在天有灵,请走慢些,再慢些,在天上看着我们吧,看看那聚变之光,到底是如何的在西北荒漠中绽放出璀璨光芒,同样要看看,六十年光阴流转,当年原子弹的火光与今日聚变的星辰,是否依旧还是在您掌心的沙粒当中相逢。
学生怀楚,甲辰年二月二日于家中。
随着最后一字写完,陈怀楚复又倒出一杯酒,猛地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