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对可控核聚变的未来更有信心。
而在国外,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正紧追不舍,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宣布已经完成历史性的核聚变点火实验,并且产生了120%的净能量增益。
同时,普林斯顿团队用AI提前300毫秒预测了核聚变等离子不稳定态,宣布可以约束磁场调整应对等离子体的逃逸。
韩国KSTAR也宣布在亿度高温情况下,等离子体在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状态下,实现了620秒的稳态运行。
而在ITER,也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也宣布他们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经过二十年的设计、生产、制造和组装,反应堆项目的大型环形场线圈在日、欧完工并交付,打算将在三个月后投入使用,并完成首次等离子体实验。
其余一些国家的核聚变项目组和装置,也都纷纷传来捷报。
似乎全球各地的核聚变项目,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使得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和清洁核能源这种概念再一次爆火起来,不知有多少股票因此而受益。
但若是仔细分辨,就能发现,除了燧人堆之外,其余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仍旧还处于实验阶段,甚至还在维持控制等离子体约束,连观察自持率数据的地步都还没有达到。
故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就分外引人注目。
2027年9月,美国相关部门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希望中国能够公开可控核聚变的技术,供全球学习,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其后日、韩等国乃至是欧盟一些国家也都跟进。
同年年底,曙光堆理论设计部分完成,曙光堆正式开始建造,按照中核工业集团的预估,将在2035年建成,并完成首次实验。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宣布建成并完成了首次实验,根据他们给出的数据,此次实验在亿度情况下运行了1106秒,自持率达到了0。98,逼近1大关。
且根据他们放出来的推测,将在未来三年内,接连突破自持率1和2,并且有望在2030年底,将自持率提升到破3的地步。
而就在ITER实验结束没有半个月,美国劳伦斯·莫弗利尔实验室也宣布他们在核聚变点火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至于具体的数据,却并未公布出来,只是说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可控核聚变,并且将会在2040年前,完成商业化落地。
得到这些消息后,欧盟和美国的人民高兴坏了,许多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大有可控核聚变将要在他们这里率先掌握的意思。
舆论一波接着一波,完全没有停歇,哪怕一直到2027年过去,热度仍旧还不减。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燧人堆在2028年3月份低调宣布,他们在最近实验中,核聚变反应堆自持率达到了2。54。
只是在西方媒体有意识的压制和控制下,燧人堆的成绩并未在全球引起很大的反响,仅仅只是在国内引起一阵热议。
2028年11月,燧人堆又传来新的喜讯,自持率破3。
也就是在这条消息过去没多久,2029年初,国家宣布汽车行业新的决定,大致内容是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取消燃油车,最迟到2035年,彻底取缔燃油车的牌照发放,与此同时则是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扶持。
各汽车生产厂家,不仅在生产新能源车时会得到补贴,并且会投入超过万亿的资金,用于在全国各地建造充电设置,争取在2035年时,将家用汽车彻底从燃油行业转移到新能源行业上来。
而除了对新能源车的大力扶持和对燃油车的限制外,国家还连续发文,对多个重污染、依赖燃油的行业进行了指导,建议尽快完成产业升级。
有心人汇总下来,发现国家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一连发布了多条新标准,其中包括了对汽车制造在内,超过三十余个工业分类,190个子类的规范整改意见。
谁都看得出来,国家在新能源方面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新能源取代旧有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陈怀楚所猜测的那样,市场会自己选择,因此在很短时间内,许多相关企业便宣布转型,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重心转移到新能源领域。
转型无疑会产生阵痛,但好在的是,国家的汽车制造行业,本来就在新能源领域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因此倒也并未引起什么乱子,而其他行业也都有着大量的缓冲时间,足以让他们平稳度过。
就这样。
时间缓缓流淌,很快就已经进入到了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