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逐日而求 > 第71章 国家力量(第1页)

第71章 国家力量(第1页)

第71章国家力量

轰轰烈烈的“逐日计划”拉开序幕,国内乃至国际的新能源市场持续走高,相关产业也都在连带影响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逐日计划”成立没多久,专项资金就已经到位,就等选址敲定后,便可立即开始施工。

而针对聚变工程堆的建造,国家已经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进驻西北实地勘察,对能源基地的建造地选址,至于基地的施工单位和工程堆的建造方,毫无疑问是由中建和中核工业集团承担。

中建各公司,向来擅长承担国内的大型工程建造,对此早就经验丰富,而中核工业更是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首屈一指的核工业顶尖企业,连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的项目都承接过,可谓是经验极为老道,承接此次工程堆的建造任务,自然是首选。

除此之外,媒体更是宣传广泛,从数媒网络,到纸媒杂志乃至是电视传统媒体,多维度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可控核聚变,为民众讲解核聚变新能源的好处和未来前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社会都因此而沸腾了起来,可控核聚变领域一跃间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行业。

就在外界轰轰烈烈的时候,“逐日计划”项目组也迅速成立起来,陈怀楚不出意外入选,进入总设计师组。

他自身所带领的团队,如宁平、李松等人,也入选项目组,成为成员之一。

不仅如此。

由于“逐日计划”包含甚广,除了核物理相关专家学者外,还有材料、量子等交叉领域,因此材料所的周园由于这几年较为出挑,顺利入选材料组,而程雨微也进入到了量子组。

陈怀楚的那些老朋友们,以及和他始终在可控核聚变行业上坚守着,并且都取得成绩的研究员,也都没有落下,楚默、陈海、张敖,纷纷入选。算下来,整个等离子所有数十人入选“逐日计划”。

而在燧人堆,其实随着这些年来不断吸纳,光是研究人员就有八百多位,大都是极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亦或者卓有经验的老专家,他们在核聚变领域都涉猎极深,然而“逐日计划”项目组审核极为严苛,每一位入选的研究员都需要优中选优,最终经过孙院士、周院士以及陈怀楚等人的推荐和把关下,推选出两百位科研工作者的名单,报送上级单位。

而这两百位科研工作者也确实素质过硬,全部入选,成为“逐日计划”项目组首批入选的人员,未来将会分散到各研究小组成为骨干或序章。

而全国各大相关院所,也都在选拔中坚,推举到“逐日计划”项目组中。

可以说。

随着“逐日计划”的启动,全国的核物理专家都被调动起来,更有海量的资源倾注而下,一个庞大且成体系的团队,迅速就被搭建起来。

上到方向把控,理论体系搭建,再到具体建设专家以及相关承建的单位乃至是合作院所,下到某个体系之下的细节完善乃至是一颗螺丝钉、一块铁皮,全方位、立体化的搭建起来。

而且还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

这也就是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如此有效率,并且全国产化的完成从理论到落地,从上游到下游的全国产化链条,换做别的国家,别说全产业链搭建,现在估计连计划书都还没拿出来,尚且需要扯皮呢。

即便真拿出来了,也很难依靠一个国家,就将“逐日计划”给完成。

就比如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从立项到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资金盘从最初几十亿,不断扩大预算,最终到现在的千亿资金,依旧还是没有完工,甚至都已经快要烂尾。

要知道,这可是整个欧盟连带着美国、中国等世界大国一起做的项目,还是落得这样的局面,由此可见难度。

至于中国,之前之所以加入进去,一方面是当初技术薄弱,尚且还需要进行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借助国际资金提高自己的技术,再者也是存着节省资金的想法,结果却因此而陷入到这个泥潭当中。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

中国有了自己的成熟技术,完全不需要掺和那档子事,所以在大力扶持之下,很快就有了成效。

能有这般执行力和实力,放眼全球,遍数古往今来,也唯有中国,除此之外,哪怕就算是美国都做不到。

……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日计划”在稳步推进。

由孙院士、周院士、陈怀楚以及其他五位院士共同组建的总设计师组负责理论方向上的设计和把控,在经过数月的研讨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了聚变工程堆的设计方案和定位。

根据方案,这座全球第一座聚变工程堆未来将承担着探索可控核聚变更深层次技术探索以及解决西北和中东部分地区电力缺口问题,同时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一批可控核聚变人才的任务。

简单来说,就是产、学、研一体化结合,以产养研,以研促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令可控核聚变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下去,从而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创新。

当然,这只是美好的远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