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聚变之光将要出现
周园所合成的新材料,让陈怀楚盯上了。
在他的牵头下,材料所和等离子所联合组成了研究小组,探究新型材料是否能够应用在EAST上,倘若表现出比现有材料更好的性能,那就可以让他们等离子所的很多想法得以实现了。
而随着这个小组的推进,周园也是经常在群里发消息,时不时就小陈小陈的喊着,拿腔拿调了起来。
以前陈怀楚出成绩的时候,可没少挖苦他,这次他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过陈怀楚没搭理他,一直在潜水,这让周园自讨没趣,感觉根本就没快活起来。
陈怀楚不知道周园的想法,此时他已经在闭关当中。
这一次的实验意外,使得EAST的气密材料被打坏,第一壁也遭受到了损伤,需要更换材料,这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重新开机测试。
虽然这只是概率极小的意外,与他的方案并无直接关系,但陈怀楚在看到数据后却发现整体回落了十分之一左右,这说明他新做的方案还是有一定的缺陷,肯定是哪方面没有做到位。
既然如此,那就要仔细排查,找出问题。
可他前前后后研究了好一阵,仍旧没有发觉方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不甘心的陈怀楚又从头开始推导,按照最初的思路重走一遍方案,这一次,总算是找到了原因所在。
“原来是当前功率和升温之间的速度过快,使得等离子体在约束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释放热能,这又使得落点变得极为活跃和不断接近,最终导致与第一壁碰撞时出现了杂质。”
既然找到了原因,解决方案就容易了许多。
说是容易,其实也很不容易。
要是放在几年前,光是这一步就能拦住他们等离子所很长的时间——几年前他们还只能在五千万摄氏度以下进行等离子体约束,而将温度提升上来后,约束难度就会提升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因为温度的提升,就代表着材料要跟着提升。
特别是等离子体约束运行状态中,每持续运行十秒、一百秒、两百秒乃至时间恒久,材料所面临的受热问题也就越严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材料达到临界点承受不住热流的重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大问题,最终使得等离子体破裂,聚变失败。
除了材料之外,等离子的约束、测量手段、维持加热、诊断等离子体的状态、气密约束情况,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每一个,都会阻挡他们很长的时间。
可现在却不同,他们已经可以约束数百秒的时间,也将温度提升到了破亿度的高度,技术相比较于几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临这种问题时,解决起来也就不会变得束手无策。
相反,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开机实验,获取到的大量数据,让所里的研究员们对此都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不说陈怀楚,哪怕就算是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只要找到问题,都能给出解决的思路,并且能自主的拿出方案。
这就是成长和进步!
可控核聚变看起来距离还很遥远,似乎每次有新突破后,距离真正掌握都还有遥远的五十年,但那是因为每到一个关卡,所面临的问题不同。
就比如上学,一年级只需要学习加减乘除,初中就需要学习二元方程,高中学习函数,大学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
位置不同,面临的问题自然不同。
起初他们对可控核聚变的认知还比较浅显,自然会乐观的认为很快就能掌握,但随着了解愈发深入,知道后续还有更为艰难的过程,时间自然没有缩短。
但这不代表着他们原地踏步!
技术的积累和跨越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是实践和认知的事,进步从未止息,只是在没有出成果之前,它尚且还无法向大众展示出可以理解的硕果,但这并不代表着原地踏步。
回过头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们已经在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走了很是遥远的路途。
眼下的这些坚守,都是在成功之前所必须要面临的,或许哪一天,他们就能攻克所有的问题,彻底打通可控核聚变的关隘,迎来广阔的天空。
通往成功的道路,必定是艰难和曲折的,但成功之后,前景也一定是光明和灿烂的。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陈怀楚也已经不再像是刚进入等离子所那样浮躁,他的心已经沉淀下来,能够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承受得住黎明前的黑暗。
而这,也正是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怀楚埋头研究,认真推导,经过沉淀后,终于拿出了更为完善的方案,递交了等离子所。
等离子所的研究员在开会讨论后,发现这份方案的完善和准确,立马就进行了实验,其结果也证明了是好的方向。
这让一众同事们很是兴奋。
此外,周园的新材料也在得到验证后,确认是比现有材料表现更为突出的新型材料,接下来将会替换目前第一壁所采用的材料,全部更换上去。
不过这需要时间,并非是短期内就能完成。
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