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向日而倾 > 第58章 新旧交接副总师(第1页)

第58章 新旧交接副总师(第1页)

第58章新旧交接,副总师

“陈老师!”

“陈教授您来了!”

“之前我们有个方案已经递交给您了,陈教授得空看一下。”

燧人堆的办公区,当陈怀楚来到这里时,就看到来来往往不少的研究人员穿行,其中有不少人年轻的面孔,而在看到他后,也都纷纷的打着招呼。

燧人反应堆立项之后,这几年来,项目团队多次经过扩充,吸纳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各大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当然还有博士和硕士生。

这是在燧人堆开始建造的第二年后,陈怀楚和刘建为以及孙院士和周院士的提议。

在他看来,燧人反应堆除了承担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之外,更是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年轻核聚变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这个项目里,不仅需要专家教授,更是需要吸纳年轻人,培养他们,使得国内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能够始终持续下去,不至于人才断代。

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几位院士的赞同。

因此燧人反应堆项目组扩张的很是迅速,再加上有国家出台的聚变攻坚专项计划,很多核工业相关的高校青年团队都在毕业后选择加入燧人堆项目组,到现在,项目组已经从起初的数十人,扩编增长到了足足五六百人,其中的理论研究团队就有四十多个,其中不乏有清华等离子体小组这样的顶尖团队,而在外围承担燧人反应堆相关部件设计和建造的研究团队更是庞大。

研究人员多了,许多项目推进起来也就变快了,很多技术也都在众人的攻坚下被攻克,经常有团队能够拿出新的成绩。

比如周园,他的材料再次实现工艺突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完整的第一壁组件,目前已经更换到了燧人堆反应堆的第一壁上。

还有程雨微,他依靠着量子技术,优化量子算法,通过算力模拟反应堆的各种方案,精确度十分夸张。

再比如楚默师兄,这么多年来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还成果拿出了一套重量级的成果——他所提出的波纹补偿算法,通过动态调整线圈电流抑制湍流,理论模型通过验证,也拿在燧人堆上实验。

陈怀楚的学生宁平与李松两人联手研究,又在陈怀楚的帮助下,耗费数年时间建立了氘氚聚变堆氚循环系统模型,模型单独考虑了加料系统,并对废物处理系统进行了详细建模,彻底攻克了‘氚自持循环’技术。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可以说。

通过燧人堆建造的这几年时间里,许多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被培养出来,而依靠着燧人堆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圈雏形也正逐渐壮大。

但相应的,作为燧人堆整体框架的构建者,陈怀楚的任务也更为繁重了。

几乎每天都要开会,每天都要针对方案进行研讨,还要统筹各研究小组的进度,此外还要去决定一些项目的去留。

更重要的是,随着燧人堆的建设进度不断推进,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就比如他所设计的方案也需要随时调整,此前的一些想法也需要修正……可以说,他现在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空闲时间。

但好在的是。

这么几年下来,燧人堆一期建造即将完成,按照时间预估,最多还有一年时间就能完工,届时便可顺利开机运行。

此外他的想法和设计也在建造中得到了验证,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专门为这座反应堆量身应对的湍流问题,在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实地应用的考验。

换而言之。

他此前的设想是正确的!

这也就意味着,等到燧人堆建设完成后,他们的可控核聚变绝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大跨步式的跃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燧人堆项目团队,都对他们即将建成的反应堆报以极大的期待和热情。

……

一路走着,陈怀楚很快就来到了大会议室。

推门进入,赫然就看到几位院士都在,此外还有十余位专家教授列席,其中就有他的导师张伟。

“怀楚,你可算来了。”张伟看着陈怀楚,立马站起来笑道:“我们可都等你很久了。”

“让大家久等了,刚才两个学生来给我送数据,又和他们聊了聊,耽误了一些时间。”陈怀楚略带歉意的说道。

“带学生是个苦力活啊。”一位教授笑道:“想当初我们带学生的时候,那可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给他们带出来了,还要给他们找项目,不然就天天找你哭诉,不管都不行!”

“那不可咋滴,那时候穷,项目也少,遇到一个项目,所有人都一窝蜂的抢,自己都抢不到,还要惦记着学生……”又一个教授也是接过话头。

听着他们的话,在场不少专家教授都感同身受。

张伟也忍不住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想当初怀楚刚成为我研究生的时候,还那么青涩,这一转眼,都十来年过去了,连他都开始带博士,甚至都开宗立派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