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皇叔王妃请上位全文免费阅读 > 第1673章 她是很好(第2页)

第1673章 她是很好(第2页)

老渔夫怔住:“你是想……传播方法?把识别毒音的技术教给百姓?”

“不只是技术。”阿衡将枯枝插入沙中,“是记忆。让他们记住工匠被铸进钟里的痛,记住太子如何在梦中被人操控言语,记住葵儿教孩子们测水时说的每一句话。当足够多人能听见不该听见的声音,谎言就再也无法垄断耳朵。”

老人久久不语,最终长叹一声:“那你不能再走官道,也不能再用真名。你需要一个新的身份,一条看不见的路。”

“我已经有了。”阿衡从药箱底层翻出一本破旧册子??《毒器识别七十二法》补遗的最后一页,赫然夹着一张泛黄的户籍文书,姓名栏写着:“林守声”,籍贯:岭南溪峒。

“这是我师父留下的备用身份。”他轻声道,“他曾说过,真正的医生,不该只治一人之病,而要治一国之聋。”

三日后,一艘渔船悄然离岸。阿衡换上粗布短褐,脸上涂满草汁与泥灰,扮作哑仆随行。船行半月,绕开巡海水师,于雷州湾悄悄登陆。

他在一处废弃盐场落脚,借“采卤工”的身份掩人耳目。白日劳作,夜里则以炭笔誊抄笔记,内容涵盖:

-如何用磁针测水中银絮波动频率;

-五种常见毒音旋律及其对应症状(如“商隐调”致幻、“角裂式”引发焦虑);

-自制简易反谐膜的方法(需黑曜石粉、蚕丝网、雄黄酒浸泡三日);

-最关键的一条:**“若发现某地集体失忆或情绪异常,请立即检查附近是否有隐蔽共鸣结构??井壁、钟楼、甚至祠堂梁木。”**

这些手稿被秘密送往南方各地义学,由葵儿的学生们接力传递。半年内,江南三府接连曝出“邪音案”:某村私塾先生每日清晨诵读《孝经》,村民渐生狂躁,孩童夜啼不止;经查,其书页暗藏微雕音纹,朗读时激发特定频率。又有寺庙新铸铜钟,钟声悠扬却令人昏睡,拆解后发现内部嵌有银蝶残片。

消息传开,民间开始自发组织“听音会”,专事排查异常声响。有人甚至发明了“静耳罩”,以棉絮裹蜡封耳,防患未然。

与此同时,朝廷震动。

太常寺紧急颁布禁令:“凡私造乐器、擅自修改乐谱、传播非官方音律者,皆以谋逆论处。”钦天监则宣称“天象示警,宫中雅乐需重修”,实则借机清洗内部异议官员。

而阿衡并未停下。

他潜入湘西苗寨,向巫傩传承人学习“驱音咒”??一种通过特定吟唱打断共振链的古老技艺;又赴浙东佛寺,研究梵呗诵经中天然存在的抗频结构。他发现,许多民间仪式之所以能避邪,本质是无意中构建了声音屏障。

一年后,他重返江南,在一座破败书院设坛讲学,化名“聋叟先生”。课堂无匾额,无登记,只凭口耳相传。来者多为年轻郎中、私塾教师、乐匠、甚至女红绣娘??她们惊讶地发现,某些传统刺绣图案竟暗合声波抵消原理。

某夜课毕,一名少年留下未走。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焦黑的铜片:“先生,这是我爹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这是从归蝶城废墟捡的,上面有字。”

阿衡接过,拂去锈迹,赫然见背面刻着几个小字:

>**“铃未断,火未熄。继志者,当寻‘回音窟’。”**

他呼吸一滞。

“回音窟……”他喃喃,“那是前朝乐官训练‘人声镜’的地方。所谓‘镜’,就是能完美复刻并放大指定频率的活体共鸣腔??传说只需一句命令,就能让整座城的人同时开口说谎。”

少年追问:“那它现在在哪?”

阿衡望向北方:“幽州,燕山深处。那里有座千年冰洞,寒气终年不散,最适合保存活性声核。”

他知道,这一去凶险万分。音察司必已在沿途布下天罗地网,更何况“回音窟”本就是九枢阵最初的试验场,机关重重,亡魂遍地。

但他也明白,若放任“人声镜”存在,哪怕九枢阵全毁,敌人仍可凭一人之力重塑舆论,操纵万民之口。

临行前夜,他将所有手稿封入陶罐,埋于书院后山。又写下一封信,托付给一名可信弟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