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传承的那一瞬间,莱茵笑了一下,然后,整个人犹如幻影一般缓缓逝去,甚至连整个紫霄宫都开始消逝,而后,白岐歌回到了二号地球。
时间依旧是那一刻,天网正准备大动干戈,但是却突兀的发现,上一瞬间因为莱茵掀起的错误变异,这一瞬间悉数消失不见,二号地球回归综漫版,并没有演变为蝙蝠侠的西游记。
白岐歌也终于感应到了本尊,但他却没有在意这些,随意在路上找了一个咖啡厅,然后坐了下来,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拿着那本套着黄庭道经皮,实则为究极心魔万幻典的经书,悠然看着。
放开第一页,看似普通的文字,却于冥冥之中铭刻了繁复庞大的信息,白岐歌翻阅之,意志却仿佛行走于书中的世界,【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庙,庙宇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
这是一个故事的开头,也是一段人生的开始。
老和尚毕生修佛,研读经意,虽无神通,却是心中通达,智慧如渊,只是不闻于外,安静的做那山中孤庙的一个无名老僧,某一天,老僧下山,用山货找村民交换一些盐油,却偶遇一个弃婴。
无人的旷野,虎豹豺狼横行,弃婴不哭,只是笑着,嘿嘿的怪笑着。
但此笑声,如魔如妖,凄厉凶残,山林之中,虎豹禁声,鸟兽不鸣,只因它们在恐惧。
老僧知道,这是魔星降世,是世间起刀兵,燃火海之不祥征兆。
虽知不祥,但老僧也不愿妄加猜测,徒造恶行,加之心有慈悲,边将弃婴抱了回去。
从此,山中多了一个小和尚。
小和尚,魔性深重,年仅三岁,眸子中便有吞天噬地之恶意,老和尚一直竭力开导教化,但收效甚微,而后,这位智慧渊深的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云游天下。
风霜十数年,眨眼而过,一老一少,曾托僧钵,以天地为席,残羹剩饭为食,赤足苦行周游天下,见过世人诸般苦楚与欢喜,也曾为达官贵人座上宾,见过富贵与争斗,走到过边疆,看那兵荒马乱,行过蛮荒绝域,看过那独天地之钟灵的壮阔与秀美。
老和尚并没有以单纯的慈悲之念去感化小和尚,他只是将自己的智慧,传承给了小和尚,借着那红尘万象的波涛翻涌,一点一滴渡化着小和尚。
涛涛红尘,能造魔,也能渡佛,只因,善恶纷扰,生死变幻,诸行无常,皆在其中。
而小和尚魔性深重,虽承智慧,也以自己的角度发禅出新的看法,反驳老和尚的看法,所思所想,游离在疯癫与狂恶之边缘,偶尔也会随心所欲参与到某些事中。
戏弄过达官贵人,也曾为民众除暴安良,由此惹出了不少风波来。
老和尚也没有在意这些,只是为小和尚收拾着这些风波,然后依旧带着小和尚不断前行。
有时候,沿途遇见的一些风波,让他们激烈争吵,吵的面红耳赤,甚至打了起来,有时候,面对那天寒地冻,老和尚和小和尚裹着一条毯子,两人冷的嗖嗖发抖,分食着最后一碗稀粥,两人都想让对方多喝一点。
凡人的故事,终有极限,某一天,老和尚难耐旅途艰辛,染病已久,寿元枯竭,小和尚手中那苦苦哀求药店,赊来的药汤,也喝不下去了。
最终,老和尚坐化了,而直至坐化的那一瞬间,他苍老的手,依旧抚在小和尚的头顶,传承着最后教诲。
生死无常,何以喜忧!
小和尚一把火烧尽了老和尚的遗褪,泪洒衣襟,长啸高歌,转身离去,一去,便是风云激荡三万里。
佛坐化了,魔解脱了枷锁。
时值荒年,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小和尚参军,心如妖魔,更兼智慧不凡,铸就战功,步步而上,渐成蛇蛟,最后,天时骤至,皇朝崩塌,小和尚提三尺青峰,与天下蛇蛟争斗。
军政大略,繁复无比,种种诸事,让小和尚日渐烦闷,曾被压制下去的魔性,渐渐壮大,行事日渐激烈与暴躁,已有暴君之相。
最后,争龙之势磕磕碰碰运转了十多年,眼看要成功了,曾被他贬斥的大将,心有野望,以不堪暴君戾政为由,起兵造反,加上小和尚治政激烈,手段如妖似魔,铸就了许多民怨,刹那间,天下皆反。
暴君虽然用兵如神,但奈何不得势大难为,最终,皇朝霸业转头成空。
兵败之时,小和尚想起了老和尚,想起了他往昔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