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军工科技杂志 > 四千三百八十八章 接过探索的接力棒(第2页)

四千三百八十八章 接过探索的接力棒(第2页)

屏幕上的曲线开始变化:CO?浓度缓慢回落,从6200ppm降至5800、5400……最终稳定在安全区间以下。

“成功了!”有人欢呼。

吴浩摘下头盔,额头布满冷汗。他看向窗外,夜色依旧深沉,但东方天际已有微光浮动。

就在此时,李锐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吴总,感谢你救了我们。刚刚我们透过舷窗看到了全过程??那个小蜘蛛一样的机器人,在月光下工作……就像一个守护神。”

“不是我救了你们。”吴浩轻声说,“是‘星尘’,是‘云絮’,是‘启明’。是我们所有没能说话的生命,一起完成了这次救援。”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望舒基地全面检修,所有外部接口加装防尘密封罩,并建立月尘沉积监测预警机制。与此同时,地球上的科研团队加紧分析此次事故样本,发现月尘中含有大量纳米级铁硅酸盐晶体,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极易与水分反应生成胶状物质??这意味着未来的深空基地必须配备更高级别的材料防护体系。

而这一切,都被纳入火星任务的设计规范之中。

一个月后,建木十一号完成总装,进入垂直转运阶段。发射塔架前,吴浩独自伫立良久。这一次的任务乘组名单已经确定:指令长仍是李锐,驾驶员林骁,科学官兼医监医生苏芸??她是“启明”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也是第一个提出将灵长类神经适应模型应用于宇航员训练的人。

“你觉得他们能活着回来吗?”苏芸不知何时来到身后,手里抱着一只透明培养舱,里面蜷缩着尚不足月的“启明”,它的眼睛尚未完全睁开,但脑部电极显示其神经网络发育速度超出同龄个体40%。

“我不知道。”吴浩望着即将合拢的整流罩,“但我相信,他们会带回比答案更重要的东西??经验、教训、生命的痕迹。就像当年‘星尘’带回来的那样。”

苏芸轻轻抚摸舱壁:“我已经决定,如果火星任务需要生物先行试验,我会让‘启明’去。”

吴浩转头看她,眼中闪过一丝震动。“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她微笑,“所以我更要让它去。不是作为实验品,而是作为使者。”

风起,卷起沙尘掠过空旷的发射坪。远处,太阳正缓缓升起,照亮建木十一号银白色的箭体,如同一把刺向苍穹的利剑。

三个月后,深空测控网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来源并非火星轨道,而是小行星带边缘。数据分析显示,该信号具备明显人工编码特征,重复周期为137秒,内容为一段简短的二进制序列。经破译,仅为一句话:

>“这里也曾有过生命。”

举世震惊。

吴浩坐在办公室里,盯着投影屏上这行字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召集全体核心成员召开绝密会议。

“建木十一号的目标不再是火星表面着陆。”他在会议上宣布,“我们将改变轨道参数,途经谷神星附近,对信号源进行近距离探测。无论那是什么,我们都不能再假装看不见。”

有人反对:“这违背原定任务章程,风险不可估量!”

吴浩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章程是用来指导行动的,而不是束缚探索的脚步。一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时,也不曾想过有一天真能踏上月亮。而现在,宇宙向我们发出了回应??哪怕只是一丝回音,我们也必须回应以脚步。”

会议最终通过提案。建木十一号正式升级为“启明-深巡任务”,新增深空信号溯源模块,搭载最新一代中微子探测阵列与有机分子质谱仪。

又过了半年,一切准备就绪。发射日当天,天气晴朗无云。李锐最后一次走进生物舱,亲手将一枚刻有“星尘”名字的钛合金铭牌放入随行纪念盒中。

“我们不只是去火星,”他对镜头说,“我们是去寻找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点火时刻到来。建木十一号腾空而起,尾焰划破长空,如同一条燃烧的银河。吴浩站在指挥大厅中央,目送飞船消失在蓝天尽头。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芸发来的消息:

“‘启明’今天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它看见了天空。”

吴浩回复:“告诉它,那片天,终有一天属于它。”

多年以后,当人们在火星北半球的一座陨石坑旁发现一块残骸,上面依稀可见“建木”二字时,才真正明白:那一次出发,不仅仅是一次航行,而是一个文明觉醒的起点。

而在地球某座纪念馆深处,一张泛黄的照片静静陈列:三只猕猴依偎在一起,背后写着一行小字??

“替我们看看月亮,也替我们,问问星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