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作者长夜风过 > 第400章 何前恭而后倨(第1页)

第400章 何前恭而后倨(第1页)

老人走到莱昂纳尔面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呼喊,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索雷尔先生!您还记得我吗?

安东尼?马修,‘圣米歇尔号’上那个一辈子给人开牡蛎的穷水手!”

莱昂纳尔当然记得,他那篇。。。

维克拉姆?辛格的脚步在石板路上踉跄前行,雾气像一层湿冷的裹尸布缠绕着他的脖颈。他没有方向,也不知要去往何处,只是本能地逃离那个广场,逃离那群记者锐利的目光,逃离莱昂纳尔那双仿佛能剖开灵魂的眼睛。伦敦的街灯在浓雾中晕出昏黄的光圈,如同垂死之人眼中的余晖,模糊而无力。他的呼吸急促,胸口像是被铁箍紧紧勒住,每一次吸气都带着刺痛。

他走过一条又一条窄巷,靴子踩在积水的坑洼里发出沉闷的声响。身后似乎总有脚步声追随,但他不敢回头??他知道那不是警察,也不是同伴,而是他自己被撕裂的身份,在黑暗中步步紧逼。

“我是塔库尔……是爵士之子……是国王忠诚的臣仆……”他低声呢喃,声音颤抖如风中残烛。可这串头衔如今听来,竟像是一出荒诞剧的台词,空洞得令人发笑。它们曾是他引以为傲的勋章,是他在这座帝国心脏城市立足的资本,是他与英国权贵周旋时最坚硬的盾牌。可就在刚才,被一个法国作家几句话便击得粉碎。

他停下脚步,靠在一堵潮湿的砖墙上,手指深深嵌入石缝。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莱昂纳尔的问题:“你说的‘我’,是谁?”

不是名字,不是爵位,不是血统??那究竟是什么?

他想起童年时在斋普尔的宫殿庭院里奔跑,父亲穿着英式军礼服接受副王接见的画面。那时他还小,只觉得那枚缀在父亲胸前的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闪闪发光,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他曾在日记本上写道:“我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为帝国效力,让印度的名字因我们而被尊重。”可如今想来,那所谓的“尊重”,不过是殖民者施舍的一块糖衣毒药。他们允许你穿他们的制服,说他们的语言,甚至赐你一个爵士头衔,却从不允许你踏入议会大厅一步,不允许你在法律面前真正平等。

他忽然想起昨夜宴会上,一位年迈的英国贵族举杯向他致意:“辛格先生,您真是我们帝国最体面的印度绅士。”那一刻,他以为那是最高的赞誉。但现在他明白了??那不是赞美,是隔离。体面的仆人永远只是仆人,再体面也不会被请上主桌。

一阵寒风吹过,他打了个哆嗦,手心已被冷汗浸透。他缓缓抬起手,看着自己修长的手指??这双手写过英文诗,握过猎枪,敬过英王旗,可从未真正掌握过属于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钟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报时钟敲了九下。悠远的鸣响穿透雾霭,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维克拉姆猛地抬头,目光穿过层层迷雾,望向那若隐若现的哥特式尖顶。那里,正是帝国权力的心脏所在。多少法案在那里诞生,多少命令从那里传向全球,包括远在南亚次大陆的英属印度。而他,一个“忠诚的臣仆”,却连走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他咬紧牙关,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与此同时,莱昂纳尔正坐在一家偏僻咖啡馆的角落,面前摊开着一本皮面笔记本。煤油灯在他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映照出他深邃的眼窝和微微上扬的嘴角。侍者端来一杯黑咖啡,他轻轻点头致谢,却没有立刻饮用,而是继续书写:

>“当一个人无法定义‘我’时,他便成了他人话语中的符号。维克拉姆?辛格不是个体,他是‘忠诚的印度贵族’这一概念的具象化工具,是用来证明帝国仁慈的活证据。可一旦这个符号开始追问自身存在,整个建构便摇摇欲坠。”

他停笔片刻,吹了吹墨迹未干的文字,低声自语:“觉醒,总是从困惑开始。”

门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胡澜推门而入,脸色仍有些苍白。他在莱昂纳尔对面坐下,声音压得很低:“你今天做得太过分了。你知道吗?那些年轻人回去后全都沉默不语,有人甚至哭了。他们从小被教育要以效忠帝国为荣,你一句话就把他们的信仰掀翻了。”

莱昂纳尔抬眼看他,神情平静:“所以我问的是真相,不是礼貌。”

“可真相就能带来自由吗?”胡澜反问,“还是只会带来更多痛苦?”

“痛苦是觉醒的代价。”莱昂纳尔啜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他眯起眼睛,“你们甘愿戴着金链生活,还称之为荣耀。我只是提醒你们:链子终究是链子,哪怕镀了金。”

胡澜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那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放弃所有身份,变成无根之人?”

“不。”莱昂纳尔摇头,“我要你们重新定义它。不是由伦敦赋予的‘臣仆’,也不是虚构的‘印度代表’,而是作为一个人,去选择你想成为谁。只有当你能回答‘我是谁’的时候,你才真正拥有发言权。”

胡澜苦笑:“可在这个世界,没人给我们这个机会。”

“那就创造机会。”莱昂纳尔合上笔记本,“《七签名》即将连载,我会在里面讲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印度青年,在伦敦求学多年,最终意识到自己既不属于这里,也无法回到故土。他在夹缝中挣扎,直到有一天,他决定不再为任何人代言,只为自己的良知发声。”

胡澜怔住:“那是……维克拉姆的影子。”

莱昂纳尔微笑:“也许吧。但故事的意义,不在于写谁,而在于唤醒谁。”

两人陷入沉默。窗外,雾仍未散。

***

三天后,巴黎高等法院正式向莱昂纳尔发出传票,指控其最新发表的政论文章《帝国的谎言》涉嫌诽谤法国政府海外政策,要求其于一个月内赴巴黎出庭应诉。消息传至伦敦,印度留学生团体再次聚集,这一次,气氛已截然不同。

维克拉姆没有再高喊决斗,也没有再强调自己的头衔。他站在人群中央,声音低沉却清晰:“我曾经以为,只要我们足够优秀、足够忠诚,就能赢得尊重和平等。但现在我发现,问题不在我们做得够不够好,而在这个体系根本不想让我们平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