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恩策马冲到左忆身边,一把将她拉上马背,紧紧抱住她:“你没事吧?我看到峡谷里的火光和信号弹,就知道你们遇到危险了,立刻带了骑兵过来。”
左忆靠在李承恩的怀里,感受着他身上的温度,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摇了摇头,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我没事,就是有点累……死了……好多人都……”
“我知道,我都知道。”李承恩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温柔却坚定,“他们都是大胤的英雄,百姓会记住他们,会给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
李珩也策马过来,看着两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好了,北狄撤退了,我们赢了。”
三人带着军队,缓缓返回京城。城楼上的士兵们看到他们回来,纷纷欢呼起来,声音响彻夜空。
百姓们也打开了家门,手里拿着热茶和食物,递给士兵们,有的百姓还拿出了家里仅有的布料,想要给受伤的士兵包扎。
京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不再是之前的压抑和恐慌。
次日清晨,北狄首领派人送来降书,表示愿意退回草原,永不侵犯大胤边境,还愿意赔偿大胤的损失。
李承恩在紫宸殿召见了北狄使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了降书。
随后,他又拿出先帝的遗诏,一字一句地宣读着皇帝的罪行——毒杀先帝、伪造巫蛊案陷害贤妃、私通北狄割让燕云十六州、杀害忠臣……
还有最令人震惊的一条:皇帝并非先帝的亲生儿子,而是太后与外戚私通所生。
满朝文武无不震惊,有的老臣听到皇帝的罪行,气得浑身发抖,跪倒在地,大喊:“先帝冤屈!贤妃、荣妃娘娘冤屈!请太子殿下严惩皇帝余党,为冤死的忠良平反!”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倒,请求李承恩主持公道。
李承恩准奏,下令彻查皇帝的余党,凡是参与过陷害贤妃、毒杀忠臣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被囚禁的忠臣全部释放,恢复官职,追封贤妃为“贤德皇后”,容妃为“容顺妃”,将她们的灵位迁入皇陵,与先帝合葬。
苏伯和林墨也被召进紫宸殿,李承恩封苏伯为“江南转运使”,掌管江南的粮草和药材,苏伯接过官印,老泪纵横:“老臣终于完成了先帝和贤妃娘娘的遗愿,不负所托!”
李承恩又封林墨为“影卫统领”,负责京城的安保,林墨抱拳谢恩:“末将定当守护好京城百姓,不负众望。”
处理完政务,已是傍晚。
李承恩和左忆来到东宫的庭院里,庭院里的兰草已经冒出了新芽,是之前林妈从贤妃的岭南旧宅带来的,经过几个月的照料,已经长得很茂盛,嫩绿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光。
左忆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兰草的叶片,忽然开口:“李珩走了。”
“我知道。”李承恩站在她身边,递给她一个锦盒,“他清晨走的,走之前留下了这个,让我交给你。”
左忆接过锦盒,轻轻打开,里面放着一支兰草簪,簪尾的兰花纹雕刻得很精致,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李珩的字迹,有些潦草:“兰草花开,便是故人归时。”
左忆握紧兰草簪,李承恩轻轻抱住她,声音温柔:“以后,我们会去看他的。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安抚受灾的百姓、整顿吏治、修复被北狄破坏的燕云古道……还有……”他顿了顿,低头看着左忆的眼睛,眼神里满是爱意,“还有我们的未来。”
左忆抬头,看着李承恩,脸上露出了笑容,夕阳洒在庭院里,兰草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三个月后,京城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李承恩登基为帝,改元“永熙”,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那天,百姓们挤满了京城的街道,欢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传遍了整个京城,也传遍了大胤的每一寸土地。
永熙元年,夏。
左忆和李承恩坐在东宫的庭院里,手里拿着李珩从岭南寄来的信。信里说,贤妃旧宅的兰草也开了,岭南的百姓安居乐业,他还在旧宅里办了一所书院,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等秋收之后,我们去岭南看看吧。”左忆对李承恩说。
李承恩点头,握住她的手:“好,我们一起去。”
阳光透过兰草的叶子,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柔和。
远处的紫宸殿里,大臣们正在商议政务,百姓们在街道上安居乐业,孩子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那些曾经的牺牲和坚守,那些藏在兰草簪、银护指、密信里的情谊,都成了大胤历史上最温暖的一笔,被永远铭记。
兰草花开,故人未散,天下太平,这便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