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初突然想起,去年九月初,用河蚌培育珍珠,七个多月过去了,以空间的繁殖速度,珍珠也该长大了。
云初带着滑动卡尺进入空间,蹲在河边静悄悄的观察,那些河蚌长到二十公分,个别两个在浅水区张着蚌壳。
捡了一个大石头,趁机塞进蚌壳,掐住,防止河蚌闭上。找了两根二十公分左右长的细树枝,当作筷子,从河蚌内部夹珍珠。她不敢伸手去掏,万一河蚌闭上蚌口,能把她手夹断。
珠子圆滚润滑,容易跑,云初好不容易掏出了第一个,周长寸五,她很满意,长到这么大已经很不错了。
一共掏出十九个,用卡尺一量,九个周长都是寸四上下,七个周长寸五,最大的三个周长一寸上下。大多都是正圆,也有几个椭圆、扁圆。
河蚌大,珍珠也长的大,超出预期太多。
朝廷曾在河北抛买北珠,寸三大小的,九十四贯一颗。周长一寸的大北珠,两千至三千贯一颗。
这一个大河蚌产出竟然高达一万四千多贯,但是珍珠这东西,数量若是多了就不值钱。
若都是按照这个价,那以后啥也不用干了,直接养珍珠就够了。
物以稀为贵,所以得控价、囤货。
去年一共培育了四千个母贝河蚌,每个河蚌里面都种植了二十个小片,也就是有二十颗珍珠。
翌日一早,云初便去了延和坊周宅,在中院的厢房中,摆好五百个大河蚌,准备取珠。
这件事,云初不敢劳烦其他人,只能和自己家人一起动手,亲自取珠。
苏叶和百薇之前逛过唐家金银铺,三颗周长一寸的北珠,作为唐家金银铺的镇店之宝。
她们跟着云初一起取珍珠,一个河蚌里面就有三四颗周长一寸大的,全都震惊的合不拢嘴。
青木和竹沥并不知道北珠的具体价格,但是也略有所闻,辽人和大宋的勋贵们极其喜欢,为了获取一颗北珠,很多采珠人冻死冻伤在极寒的河底。
一连七日,周家人都在厢房中取珠,剔除掉品质不好的,获得七万六千四百颗北珠。
最后一日,进行分类,按照周长大小不同,装进不同颜色绸缎做的锦袋里,每袋一千颗。
周长一寸以上、寸□□、寸六七的,各十二袋。寸四五的北珠,四十袋,剩下四百颗都是寸三及其以下的,分别用紫、红、绿、青、蓝的锦袋装着,标好价格两千贯、一千五百贯、八百贯、两百贯、九十四贯以下。
每种颜色的锦袋,分别交给青木一袋,总共四千四百颗。先卖蓝色锦袋,这种不怎么值钱,每颗九十四贯以下。
其他尺寸加一起,每个月最多拿出四百颗出来,其中一寸以上的每个月只放二十颗出来,放多了就不值钱了。
云初装了五个小型的春辰色锦袋,每袋五十个一寸以上的北珠,正好装满,分别给弟弟妹妹留着压箱底,不要露富,若是缺零花钱了,直接从青木这里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