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到?范仲淹讯号的父子俩,同时眼观鼻鼻观心,也不说话,心虚地翻起了剩下的卷子来。
其余人的卷子里,有?一件事业已明了。那就是王安石和苏轼的脱颖而出。刚好,他们在《求知报》的编辑部待了四?年,兢兢业业,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也该论功行赏,拔擢一番了。
“那就任命王卿为云州知州,从三品。苏卿为通判,从五品。”
包括扶苏在内的几人点了点头,都没有?什么?异议。不过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就有?点可?怕了
王安石是庆历二年的状元,今年尚未满而立之年,已经是从三品。待他任满回到?中?枢后,往上的位置就是六部的侍郎、甚至尚书。彻底迈入权力中?枢。
苏轼就更夸张了!十二岁的从五品官。要不是扶苏有?个?更夸张的“四?岁五品”记录,他现在免不了被?斟酌争论一番。按照这?个?晋升速度,未来也是为官做宰的人物。
但除了他们二人外,这?么?重要的位置又?有?谁可?以?担当呢?
何况,在场之人也有?自己的私心。
扶苏就不说了,他心里默认了王安石和苏轼就是要身居高位的,当然没什么?反应。而官家和几位大臣呢,则是琢磨着,也是时候给太子提拔一些党羽了。
只?有?他身边之人高升,有?识有?能之士才会更紧密地团结在他周围。王安石和苏轼,某种意义上算是千金买来的马骨。
扶苏对此一无所知。
他的目光移到?了第三名的“范纯仁”身上,看了眼范仲淹:“先生,您怎么?说?”
“自然是听从朝廷安排,莫敢相违背。”范仲淹苦笑:“反正纯仁他也不会听我的。”
仁宗颇有?同感,背手而叹:“肃儿还不是一样!”
当初他劝肃儿不要冒险,不要去云州,这?小子怎么?都不敢听。
君臣对视了一眼,惺惺相惜。
富弼:“……”
欧阳修:“……”
别以?为我们听不出你们的炫耀!嘴角快要翘得能挂东西?了!
扶苏:“……”
好嘛,怎么?又?扯到?我身上了。
他装作没听见,把范纯仁的名字填到?了某县的知县上。再往后也都是熟人,曾巩、赵宗实……好吧吕公著不太熟。这?人是吕夷简的儿子,但也是正经科举入仕的。后世名声不错。
出于对历史挂的信任,加上他答题本就周全,扶苏还是把他填了上去。
但当看到?最后一个?名字时,扶苏却?罕见地犯了难。明明一整个?行政系统还差最后一人就能补完,他却?不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