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话说:还以为能写到扶苏攒的大活呢。
不管了,先给人一点小小震撼吧[狗头叼玫瑰]
“是我。”扶苏说道。
早在耶律重元的兴趣点转移到《求知报》上的时候,扶苏就做好了自己又?会?吓到人的心理准备。但他毕竟不喜欢别?人夸他,被问道时只用简单的回答了事。
片刻后,扶苏就看见?耶律重元的脸上浮现?出?一个苦意弥漫的微笑——堪称完全丧失了表情管理的程度。这不管对于一个皇太子、还是外交人员都是绝大的失态。
这反而使扶苏更加好奇,是无关立场的好奇,耶律重元为什么会?如此作态?苏轼到底给他灌输了什么啊?
他旁敲侧击地问了一嘴。也许是耶律重元真的被打击得很彻底,也把苏轼吹嘘的那些?内容说了个七七八八。又?道:“云州之见?闻业已令我不可思议。不想来到汴京,方?知天外还有天。”
苏轼夸耀过的内容,竟还不足宋国太子本人优点的二分?之一。
扶苏:“……”
他脚趾抠地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谆谆对耶律重元说道:“其?实你不用跟我比,真的。”
“多谢小殿下宽慰了。”
扶苏无奈地抿起嘴角:看来耶律重元以为他在打官腔?实则不然。他的意思是:只有辽国未来的继承人才需要对标他。你是注定?出?局的皇太弟,何?苦处处比较,惹自己不高兴呢。
要是耶律重元听到扶苏的心声,说不定?就不是无奈苦笑,而是气得吐血了。
思及于此,扶苏自己也摇了摇头:“报纸快要念完,我们去别?的地方?逛逛吧。”
别?让人再内耗了,良心上有点过不去。
耶律重元点头,对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那人立刻脱队,买了份崭新的报纸。队伍中的动静瞒不过扶苏。耶律重元觑着他恍若未觉的眉眼,悄悄地松了口气。
报纸实在是个新奇的好东西,对开启民智大有裨益。他觉得大辽也可借鉴一番,准备回去就推荐给皇兄。看样子,宋太子对他的效仿至少?是不反对的意思。
“多谢殿下的慷慨。”他说道。
扶苏觉得耶律重元似乎又?误会?了什么:他不阻止模仿,难道是因为他慷慨吗?是辽国的识字率摆在那,根本不至于到担心的地步啊。
光是在汉人管辖的十六州内,扶苏实地踩过点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当地百姓的识字率远不如大宋高。更遑论由辽人管辖的更北边,即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了。
所以,就算辽国的报纸发行得出?来,又?能成什么气候呢?光记得垒意识形态的高塔,不注重国民基础教育,注定?只是空中楼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