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没有余粮,到别家讨去!”
本固里这处,季元方挥手赶走一个难民,便见金氏铁青着一张脸自外回来了。
“稻谷涨价了。”金氏闷头坐了半日,说道。
“什么?又涨了五钱?”
廖氏听崔大说起乡里粮肆的消息,悔的咬碎一口银牙,数落起崔大来,
“你瞧瞧,接二连三的涨,我说让你过两日,等家里攒了鸡蛋,一块拿去卖,你偏说闲着早卖早安生,安生什么?算算亏了多少银钱!”
崔大也是一声不响,坐在床边,抓挠的裹发的帕头都掉了。
“行行好。”
恰好外头有难民在向内乞食,廖氏气的道:
“没粮!别来我家!”
有个妇人,背着孩子,都立冬了,母子穿着还是单薄的秋衣,里头塞了些干草絮,讨饭到陈家门前。
这会子陈家已经吃完朝食,庄蕙娘依旧卖角子去了,陈车儿在窑场做工,陈大去了地里,家里剩老两口并狗儿兄妹。
吕媪在屋前的苇草席子上晒芦菔,先被唬了一跳,问了母子来历,方问道:
“多少日子没吃饭了?”
妇人道:“两日。”
因陈家朝食的豆粥按量煮的,吃的刚刚好,一点不剩,便问:
“生芦菔你要不要?”
只见那妇人忙的点头,“不拘什么,有口吃的便行了。”
吕媪便从草席上抓了一把刚切成股的生芦菔给她,这是预备晒蔫了来做菹菜的。
妇人捧着木碗走了,吕媪叹道:“可怜见的,家里不知多苦多难才会背井离乡。”
她幼时历经过水患,知道地里没收成只能讨饭的苦。
“不好,胥女去盛昌里卖角子了,二房就剩两个小女在家,万一遇着那乞食的难民,捧点吃食是好心,
可人家见她们就两个小女,保不准没有起坏心眼儿的,我去把她们接了来,再怎么说,这头也有你我两个大人,就是给人家吃食,也不会教惦记上。”
吕媪虑到这一点,和屋内的陈老伯道,说话便向垄上去接人了。
季家二房,
一大清早,季凤把着大高竹帚在扫地。
因西屋里放着十斛面粉,如今涨价了越发精贵,她扫屋前这会子功夫,都将堂屋门锁了,铁钥挂在项上。
“小女,行行好,打发点吃的,我有多少日没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