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愿意打两份工供弟弟妹妹上学的人,一个父母哭一哭就愿意扛下所有压力的人,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余志的自杀时间跟王伦退学的时间很近,王伦大概率有对他进行死亡引导。
可王伦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或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骆驼没有在这根稻草之前背了一车让他承受不住的货物,这根稻草也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余志没有朋友、独来独往、贫穷、成绩差、生活压力大。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家里却还在不断加压。
但凡他的人生有一处是如意的,比如虽然压力大但有钱,或者虽然没有钱但父母很爱他,也有朋友能一起说话,他也不至于选择自杀。
又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悲剧。
余志的情况说完,几人沉默了片刻,接下来轮到吴边说第二个自杀的学生,罗望。
他没有整理文档,不过照片录音也不少,将物料发到群里后,便开始叙述罗望的调查结果。
“罗望的情况比余志要好一点,但真的只好一点。”吴边说着,食指和拇指在一起比了个让韩国人破防的手势,“他家比余志家里有钱,但家里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一点都不比余志少。”
“罗望本科毕业以后其实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实习期已经过了,马上就要转正,结果家里面希望他升学,继续读书,便闹到公司,硬逼着他辞职,然后把人按在家里考研。”
“罗望身边的朋友说,他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再花家里的钱,因为他父母特别会道德绑架。比如罗望很喜欢吃鸭货,但他的父母只要看到他吃鸭货,就会在旁边说‘我在外面渴了连瓶水都舍不得喝,你在家里就知道享受’之类冷嘲热讽的话。”
“罗望曾试图反抗过,但都被父母以死相逼,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继续待在家里浑浑噩噩的准备考试。后来他想开了,决定曲线救国,先考上研究生再说。到时候入了学,天高海阔任鸟飞,他想怎么做家里也管不着。”
“所以在家备考的第三年,他拿出了全部的力气去学习,终于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读研以后,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并没有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反而去尝试做自媒体,尝试创业。其实他这个人还挺有商业头脑,本科时期自己做的小项目都成功了,读研之后做自媒体带货也赚了不少钱,可惜没多久就被家里发现,然后他父母又闹到学校来。”
“罗望的父母倒是没有余志的父母那么夸张,但他们道德绑架很有一套,总之最后就是逼得罗望放弃了自己初有成效的小事业,然后继续投身到学习中。罗望的逆反心理也随着这件事越来越严重,学业上很摆烂,最终选择了自杀。”
“他是喝农药自杀的。趁着宿舍没有人,就在自己的床上,一瓶子农药猛灌下去。等室友上课回来,见到的就是他的尸体了。他没留下什么遗言,他的朋友也说在这之前没察觉到他想自杀。”
“罗望的父母反应倒是挺大的,因为罗望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可以说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就是寄托的方式太极端了,孩子都给逼死了。”
罗望的情况说完,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陈妙推了下眼睛,语气有些茫然:“其实我还挺奇怪的,你们说罗望这个人连死都不怕,为什么就不敢反抗家庭呢?他这么大的人了,又有赚钱的本事,直接从家里跑出去不好吗?”
“怕被父母道德绑架吧。”吴边说。
“不管他们不就好了吗?”陈妙不赞同,“他们总不会真的去死。”
谢尧叹了口气:“环境造人,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远不是一句‘不管’就能打破的。他从小被父母绑架着长大,已经习惯了被绑架。禁锢他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思想。对于他而言,死是比反抗更容易的事。”
说到这里,谢尧笑了笑:“陈妙,你认为父母做得不对,敢于直接反抗,这恰恰说明你从小是在父母的尊重与爱包容着长大。你知道即便反抗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才会在他们做错的时候,敢于反抗。”
“罗望不一样,对父母道德绑架的恐惧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他反抗不了。”
陈妙垂下眸子:“好像是这样,我印象中妈妈打我都是因为我犯了很大的错,比如小时候不知道钉子是什么味道,就把钉子给吃了。”
“等我长大以后,不管我喜欢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只要不影响他人,不危害健康,爸爸妈妈都很尊重我。”
“谢队,你说得对,我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人的人生,我们的成长经历是不一样的。”
说完,陈妙抬起头,就见所有人都在用一种十分震惊的表情看着她。
就连林翊轩林队长,都是一幅见了鬼的表情。
陈妙茫然道:“怎么了?”